我省(遼寧省)將創造條件淡化并逐步取消錄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日前,省政府發布《遼寧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7%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97%以上,職普協調發展;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達到14.7年;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800萬人次。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省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5%,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均達到97%,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例為62:3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2%,進入大眾化普及發展階段。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評星定級幼兒園占62%。建設了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38所、特色普通高中實驗學校50所、國家示范性中高等職業院校46所。
同時,法治教育方面,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取得階段成果。
教育綜合改革
至少組建一個與主導產業對接職教集團
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方面,圍繞遼寧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領域,推進多元主體共建職業教育集團,推動各市至少組建一個與當地主導產業對接的區域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實現職業教育集團有效對接遼寧重點產業領域,并基本覆蓋中高等職業院校。
本科探索彈性學習、學分制和主輔修制
《規劃》在研究生培養中提出,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跨學科跨機構協同培養,支持與國際高水平教學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繼續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在本科培養中,探索建立適應彈性學習、學分制和主輔修制的教學管理制度,逐步擴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教師的權利。全面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
在職教中,推行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鼓勵職業院校實施符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和質量要求的小班化教學、個性化培養改革。
“名校+小校”“名校+普校”解決擇校熱
《規劃》在義務教育階段,依托小學、初中名校,采取“名校+小校”“名校+普校”等形式,開展集團化辦學,重組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有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形成均衡辦學格局,著力解決擇校問題。
支持建設品牌學校為總校、并入學校為分校或校區的“緊密型”“協作型”教育集團,不斷豐富集團化辦學模式。
高中推行選課制、走班制和分層教學
在幼兒階段,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在普通高中課程,鼓勵學校開發特色課程,開設多樣優質的選修課程。積極推進選課制、走班制、分層教學。
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探索多元錄取模式
《規劃》在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中提出,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大幅減少并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
創造條件淡化并逐步取消錄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
繼續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突出“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健全學前教育、護理等領域和專業實行初中畢業起點、中高職貫通培養的考試招生辦法。
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
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機制。
高校布局和學科專業
2020年本科高校調整為60所左右
調整優化省屬公辦高職專科學校布局。支持各市集中力量辦好市屬高職專科學校,促進其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能人才培養中心。到2020年,全省普通本科高校調整為60所左右;獨立設置高職專科學校調整為40所左右。
優先發展農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基礎人才、兒科醫生、全科醫生、學前教育,以及面向工業八大門類產業、新興產業等相關專業。依據評估評價結果配置教育資源和動態調整專業結構。打造與遼寧支柱產業、高新產業相適應的重點本科專業400個左右。
在中職教育階段,對不符合辦學要求的學校依法責令整改或退出。到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調整到200所左右。
學前教育
城鎮住宅小區需配建普惠幼兒園
《規劃》在義務教育布局中,城鎮新建住宅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同步做好中小學校的配套建設,并作為公共教育資源交付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使用。
在學前教育階段,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引導和扶持其向普惠性發展。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到2020年,全省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以上,評星定級的幼兒園達到80%。
社區和家庭教育
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家長學校
鼓勵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職業院校與社區融合,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辦和參與社區教育。
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
推進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家長學校。開展適合兒童特點和需要的心理疏導、學習輔導、安全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高等教育
建設30個左右學科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規劃》提出,在“雙一流”建設中,支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部分中央部委、省屬高校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支持部分省屬高校打造行業影響力大、居于國內同類學校領先地位的高水平特色大學。
到2020年,重點建設3-5所普通高校進入全國高水平大學行列;重點建設30個左右學科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建設50個左右對遼寧振興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的優勢特色學科。
此外,到2020年,建成10所左右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和50個左右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成30所左右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和130個左右高水平特色專業群。
普通高中教育
鼓勵高中與高校合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與高等學校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到2020年,著力建設50所左右省級特色學校,遴選40所左右教育教學典型校。
義務教育
到2020年小學不超45人、初中不超50人
完善并實施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推進新一輪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按照規劃,基本做到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全省110個縣(市、區,含開發區)全部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省級驗收。
高素質師資隊伍
側重培養初中起點專科層次幼兒教師
落實師范生教育實踐不少于一個學期制度。為幼兒園側重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專科層次教師。擴大學前教育專科以上師資培養規模,提高幼兒園教師培養質量。嚴格教師資格準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能力素質。
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骨干教師交流輪崗不低于總數的20%。
教師考核評價
師德師風不合格在崗位聘用一票否決
在《規劃》中提出,把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考評的首要內容,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估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制。
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推進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推進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
育人環境
對學校裝修材料、室內空氣等進行檢測與管理
《規劃》提出,全面改進各級各類教育評價體系,注重考查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防止單純以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把學生的品德、學業、身心發展水平和興趣特長養成等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建立學業負擔監測機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在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注重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開展綠色校園建設試點,嚴格對學校土壤、水源、建筑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等環保檢測與管理,為師生提供安全、綠色、健康的教學和生活環境。
現代教育治理體系
鼓勵高校取消行政級別 整治中小學教師違規補課
《規劃》提出,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落實高校崗位管理自主權;依法自主制定招聘條件和標準,自主公開招聘人才。
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改進教師職稱評審方法,落實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自主權;健全符合現代大學特點的薪酬分配制度,擴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權。推動高校進一步向院系放權。擴大職業學校在招生、專業設置和調整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克服行政化傾向。堅決整治中小學教師違規補課行為和校外文化課補習機構及學校的違規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韓中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大跌 現任政府教育政策受質疑2019-04-02
- 高考全省前0.1%只是劍橋入門標準 面試才是重頭戲2019-04-02
- 高校放6天春假事件始末,高校為什么放6天春假鼓勵學生賞花、戀愛2019-03-29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