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刷、針錐、竹起子、噴壺,手指飛舞間,猶如外科醫生一般,讓一本本如同“僵尸”一樣腐爛霉化的古籍重獲新生,這是四川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70歲“書醫”袁東玨為古籍精心“治療”的過程。袁東玨介紹,比起文物修復,古籍的修復既要“修好”還要“能用”,因為它有研究價值,“修舊如舊”被修復的古籍還要盡量保持它原有的樣子。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西藏羅布林卡已普查鑒定國家一級文物古籍57函2019-03-08
- 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2019-02-28
- 南京新增47個市級非遺項目 武術首次上榜2019-02-12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