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紅紅火火的除夕,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享用著精心準備的團圓飯吧!想來春聯已經貼好了,新衣也換上了,聲聲爆竹帶來的喜慶氣氛讓大人孩子都合不攏嘴。
不過,大家知道嗎?有這么一群師生,他們把除夕搬到了神秘的“月宮”里……他們就是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的師生,今年志愿者們的春節要在一個名叫“月宮一號”的實驗裝置中度過。
你能想象得出,在105天里,不間斷地身處一個150平米的實驗空間里的生活是什么樣嗎?你想知道,在這樣的空間里,會過一個怎樣的大年嗎?快來跟小編看一看!
今日除夕,“月宮”里怎么過大年?
去年5月1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動了一項名叫“月宮365”的實驗。
實驗分為三個階段、設置兩次換班,8名志愿者要分三批在“月宮一號”實驗艙內,交替進行為期365天的多人次實驗——
第一階段:2017年5月10日~2017年7月9日:Ⅰ組志愿者入艙進行為期60天密閉實驗。
第二階段:2017年7月9日~2018年1月26日:Ⅱ組志愿者進行為期200天密閉實驗。
第三階段:2018年1月26日~2018年5月10日:Ⅰ組志愿者進行為期105天密閉實驗。
這是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這項技術實際上是為了未來人類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長期生存所需提供保障。
就在不久前的1月26日,按照實驗計劃,曾完成第一階段為期60天實驗的I組四名志愿者劉慧、劉佃磊、胡靜斐、高寒,再次進入實驗艙內,投入第三階段為期105天的實驗。
這意味著今天他們要在“月宮一號”過春節!
此前,志愿者胡靜斐就說過,“我們已經安排好了,除夕會包餃子,看春晚視頻,還會和家里視頻連線,不會孤獨的。”
今天就是除夕了,志愿者們在“月宮一號”里的大年過得怎樣?
聽說,前陣子艙內的志愿者就開始打掃衛生,每天精心呵護艙內小麥、蔬菜、草莓等作物,保證春節期間可以吃上最可口的蔬菜水果。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天“月宮一號”里的不少蔬菜都迎來了大豐收!
今天,艙內艙外的實驗團隊成員們一起過起了春節!不論艙內艙外,大家都用相同的原料包餃子。據了解,餃子餡分為豬肉白菜、豬肉胡蘿卜和豬肉大蔥,餃子皮有三種,分別是全麥的、加了胡蘿卜汁的和蔬菜汁的。
艙外,“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北航教授劉紅也帶著同學們包起了餃子,忙得不亦樂乎。
與此同時,艙內的小伙伴們也準備得有條不紊!
看!艙內志愿者正在采摘種植的蔬菜!這成就感,真不是往年的年夜飯能比的!
下午,艙內志愿者們就開始為年夜飯忙碌起來,洗菜、和面、備餡,準備包一頓餃子。
盡管用艙內的食材準備的年夜飯,可能不比平時家中的年夜飯豐盛,但與平時并肩工作的伙伴一起籌備,體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想必這個除夕對四位志愿者而言,一定終身難忘。
在艙內外連線環節,大家圍坐在一起,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雖然沒能與家人們團聚,但能夠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值得每位成員驕傲!
除夕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要知道,我們的志愿者團隊共計要在“月宮一號”里留足365天。那么這個能種菜、能工作、能生活的“月宮一號”里面究竟是什么樣子?這個“大家伙”肩負著怎樣的科研任務?又有多牛呢?
365天每時每刻都在實驗,是種啥體驗?
“月宮365”實驗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實現為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統穩定。
“月宮一號”裝置總面積約150平米。植物艙I和植物艙II占地約100平米。綜合艙居住面積約42平米(4間臥室,1洗漱間,1固廢間,1集客廳、工作間、廚房、餐廳多功能一體的交流間)。
這樣嚴格而長時間的實驗,為了什么?
簡單說,生命保障是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宇航員離開地球,在遙遠的太空中生存,離不開空氣、水和食物。然而,目前的載人飛行器和空間站中,所采用的生命保障系統為攜帶式或物理化學再生式,其往往需要在一定周期內對物料進行補充,以維持生命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而人類在未來進行深空探測,構建月球、火星基地,由于距離遙遠,運輸成本極高,因此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
其利用生物技術,原位循環再生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水和食物,通過系統內循環的方式,減少外部物料輸入,提高系統閉合程度,降低運營成本。
在正式進行火星、月球基地建設之前,需要建立地基綜合實驗驗證系統進行技術驗證。
為什么說咱中國的技術領先了世界?
我國是世界上除俄羅斯與美國外,第三個建立此類系統的國家。
從結果上來說,中國、俄羅斯、美國的系統都獲得了成功,但是從技術上來說,我國的技術顯然要更高。原因就在于,俄美所采取的技術,都是由人-植物組成的“兩生物鏈環系統”,而我國采取的是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四生物鏈環系統”。
一個生態系統中,物種數越多,其穩定性就越強,當然這也意味著技術復雜度也越高。美國和日本曾經嘗試過四生物鏈環系統,但都以失敗告終。而“月宮一號”在2013年建成,并于2014年成功進行3人105天的長期密閉實驗,系統閉合度達到了97%,循環再生了100%的氧氣和水,55%的食物。
這標志著我國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月宮一號”設計圖
據“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介紹:“我們這個系統持續維持人的生理所需,沒有出現任何大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證明了我們這個系統的優勢。”
除夕以外,志愿者的日常生活什么樣?
志愿者們每天在艙內的24小時主要分為科研、日常工作和生活三部分。
志愿者們作為實驗操作者又作為實驗對象,需要對自身取樣,從頭發絲、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糞便,還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測量,每個人都是強大的數據庫,從內到外都是數據基礎。
作為實驗對象要做的,就是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呈現最真實的自己。很多事情要重復做幾百次。
在“月宮”,志愿者們沒有周末、不分寒暑,遵循固定的生物節律,有科學的飲食搭配,200天里不能睡一個懶覺。四人各司其職,每天都有早早規劃好的固定任務。
劉紅教授說:“今天整個實驗進行了280天,正值新春佳節,為了大實驗的順利進行,艙內志愿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依然進行著科研任務,我們實驗室艙外的全體師生與艙內志愿者同甘共苦,堅守崗位,繼續奮斗在科研的前線,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春節期間實驗室師生為了同一個目標,犧牲了與家人一起過年的機會,但是他們毫無怨言,依舊保持充沛的活力,在‘月宮一號’與彼此共同歡度春節,我為我們的團隊而驕傲。”
劉紅教授還說:“在此謹代表‘月宮一號’全體師生祝全國人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看著這么拼的團隊,中教君由衷地感動和欽佩。同時,中教君又想到每年除夕,各行各業都有無數的工作人員為了所有人的闔家團圓和幸福平安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我們借著“月宮一號”里熱氣騰騰的餃子和喜氣洋洋的氛圍,為所有在今夜依然堅守工作的朋友道聲辛苦和感謝!祝大家新一年幸福安康,闔家歡樂!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除夕至初一中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2019-02-06
- 堅守除夕夜 年飯傳愛心!致敬春節萬家團圓的守護者2019-02-04
- 2019除夕最新祝福語大全 2019除夕簡短跨年說說2019-02-02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