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一到,三年級的女孩小麗最近總覺得頭暈,不愿意走動。眼見假期快要結束,她就開始不愿出門,晚上又睡不好,胃口也差了很多。但在醫院做了身體檢查后,又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家長十分緊張而困惑,“從網上搜索相關癥狀,她是不是患上了開學恐懼癥?”
同樣焦慮的還有10歲小學生文浩的媽媽。今天,文浩被四五位長輩硬拖著來到心理門診。媽媽哭著說,文浩原本學習成績很好,上學期期末考試前突然不肯去學校了。媽媽發現,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越來越晚,從8點到10點,到最后甚至要到凌晨還在寫作業。雖然最后還是去參加了期末考試,但昨天申城中小學已迎來“開學第一天”,孩子說什么也不肯去學校,甚至離家出走,揚言要獨自去“流浪”。
隨著新學期開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咨詢門診“熱”了起來,前來咨詢學習問題和情緒問題的患兒也逐漸增加。有的家長甚至表示,面對開學,自己也感到有些緊張。
發育行為兒科主任章依文說,學期末及開學前后,此類的小患者不在少數,“這是一種由于存在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并且伴有身心癥狀和拒絕上學的行為,也稱為拒絕上學癥。”兒童和青少年是開學恐懼癥的多發人群,據統計,13.8%的兒童情緒障礙為學校恐懼癥。國內有研究發現,患兒中女孩比男孩略多見,男女比為3:4。
發育行為兒科心理與睡眠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廣海博士表示,這一疾病已逐漸成為影響患兒自身、家庭、學校的一種常見情緒障礙,特別是對兒童學業、社交、情緒和身心發展產生巨大損害,因此,家長對學校恐懼癥的早期識別和干預至關重要。
“患兒最常見的癥狀并非是精神心理癥狀,而是軀體癥狀,比如頭暈、胸悶、肚子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手抖、尿急等。這些癥狀往往會被家長錯認為只是身體上的不適。”王廣海說,盡管大多數孩子能在一個月左右逐步適應,但也有學生變得愈加嚴重,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章依文說,發生開學恐懼癥的孩子主要分兩種情況:一類是剛剛步入小學的孩子,“由于孩子們從幼兒園踏入小學,原來的作息時間、同伴群體、甚至飲食習慣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孩子們的起床時間變早了;他們將重新去認識新的同學,適應新的集體;學校生活的節奏更快,要遵守的紀律更多,同時,孩子們還要開始承受一些學習上的壓力,相對而言游戲玩樂的時間變少了。這些變化都需要孩子們慢慢適應。”另一類是初高中,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他們面臨升學的關鍵學期,沉重的學習任務以及自身和家長的過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擔心失敗的心理都讓孩子們深感壓力巨大。”
王廣海則提出,學習壓力大并不是開學恐懼癥的唯一原因,這還與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有關,如孩子本身性格內向、膽小、任性、孤僻、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學業不良或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行為問題等;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過分保護、溺愛,或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喜歡與別的孩子比較,卻缺乏對自己孩子情感上的理解與支持,以及家庭關系不和諧,家庭暴力,家長存在人格或心理問題,夫妻或親子沖突等;學校里老師比較嚴厲,同學之間嘲諷、矛盾等,都是引起學生恐懼開學的原因。
除了學生有恐懼心理外,不少家長也反映,面對開學自己也非常緊張焦慮。為此,兒科專家為家長們支4招:
1.家長要對孩子有正確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學習成績的高標準。更不能隨意打罵和譏諷,使孩子感到壓力巨大,不被理解關愛,而產生抵觸和恐懼的情緒。
2.避免焦慮情緒的相互傳遞,親子之間多多溝通有助緩解彼此壓力。比如小學生的父母可以主動向孩子描述學校生活的狀態以及可能遇到的情況;面臨升學的孩子及家長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下聊聊彼此感興趣的話題,以此增進親子關系;為孩子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特別是父母能夠相敬如賓,體貼支持,為孩子樹立情緒調節,壓力應對的榜樣。
3.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充足的睡眠對孩子從假期模式轉換到上學模式有很大幫助,同時應當控制屏幕暴露,特別是電子游戲時間。
4.發現問題后應及時、主動向老師或醫師尋求幫助,不要逃避或拖延。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阿聯酋航班患病乘客后續:10名入院患者證實患流感2018-09-07
- 高熱量飲食有望助澳袋熊對抗皮膚病2018-04-18
- 姐姐患罕見疾病生命垂危 妹妹捐1.8米小腸救助2018-02-08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