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又發生了多起青少年校園槍擊事件。
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槍擊案發生后,有報道稱兇手經常一天打15個小時的“暴力電子游戲”。這讓人們又開始關注玩一些比較血腥暴力的游戲到底會不會導致年輕人持槍行兇?
當然這在美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如同日本討論看動畫漫畫會不會導致人性犯罪一樣。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似乎比較鮮明,他已經把多家游戲業負責人叫到白宮討論這個問題。據與會者透露,特朗普在現場放了一段游戲集錦視頻,指著游戲里殺死對手的畫面問底下:
“這是暴力吧?”
算不算暴力,標準因人而異。但玩暴力電子游戲和校園持槍殺人之間關系,卻可以通過科學的統計研究得出結論。
簡而言之,大部分研究者們并沒有找出“玩暴力電子游戲”和“校園槍擊”之間存在直接聯系。
在《今日美國》的一篇報道里,維拉諾瓦大學的心理學家Patrick Markey提到:有嚴重暴力行為的男性,實際上比一般男性玩暴力電子游戲還要少。
?
只有20%的校園槍擊案兇手玩這類電子游戲,相反有70% 的正常同年男性對這類游戲有興趣。還有像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中的犯人趙承熙這種,他從來不玩電子游戲。他同學之前還在驚訝:這家伙居然不玩游戲。
Markey此前與人合著過《道德戰斗:為什么對暴力電子游戲的聲討是錯誤的》一書。他在書中把校園槍擊犯形容為一群“傾向于做一些與同齡人不同事”的家伙。
正常的青少年都會玩一些電子游戲,不少包含了暴力元素。美國的青少年是這樣,全世界的青少年也都是這樣。Markey稱:“盡管有的父母不喜歡,但做一些同齡人會做的事才是正常童年的標志”。
2015年,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也支持了Markey的結論。他們并沒有找到顯著證據以支持“玩暴力電子游戲會導致現實暴力犯罪”的說法。
他們認為,任何一個單獨因素都不會促使人的行動更加暴力和有進攻性。這類行動都是多個因素同時誘發的結果。而玩暴力電子游戲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
在Markey之前,德克薩斯大學經濟學家Michael Ward與兩名同事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更加有趣的結論:暴力游戲銷量增長時,現實生活中的犯罪率卻下降了,尤其是暴力犯罪的犯罪率。
有的研究者雖然支持玩暴力電子游戲會產生進攻性情緒,但它們并不認為這會進一步導致任何實質上的暴力行為。
艾奧瓦大學和堪薩斯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得出更精確地的結論:短期接觸暴力電子游戲所產生的進攻性想法僅會持續4到9分鐘。
Markey表示,在這么多研究面前,那些政策制定者應該放棄那些無意義的爭執。
或許像游戲業界認為的那樣,電子游戲只是為了轉移焦點而被選中的一只替罪羊。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18年美國校園槍擊數量和傷亡人數創近20年新高2019-01-07
- 中國女性8年前在日遇害案:首次公審逃亡7年的兇手2018-09-11
- 美國新奧爾良兩名槍手朝人群濫射致3死7傷 嫌犯在逃2018-07-30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