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大學生課程安排吻合作息時間最易取得好成績,而由于大部分課程排在早晨,習慣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型學生難免表現不佳。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分析美國1.5萬名學生300多萬次登錄電腦的數據,根據無課日電腦使用情況推斷出他們的作息習慣,把他們分為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型、早起的“百靈鳥”型和正常作息的“雀”型。
研究人員再比較學生們的作息與課程安排,發現進入學習狀況有平均30分鐘的“社交時差”。不過,由于大部分課程安排在早晨,習慣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型學生“社交時差”情況最嚴重。受此影響,在美國打4分的考核體系中,“夜貓子”型學生最糟糕時可能會落后0.5分。
研究參與者本杰明·斯馬認為,研究結果顯示大學學習應該有更大靈活性。“不同的人生物鐘不同,就教育而言,沒有合適所有人的一種時間。”研究相關結果發表于英國《科學報告》雜志。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外媒推薦15條妙招 畢業生從此告別“起床困難戶”2017-03-27
- “夜貓子”起床難 睡眠有問題小心陷于嚴重亞健康狀態2016-11-29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