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歸學霸創業做“鄉土研學”:用教育連接城鄉)
5月中旬,澎湃新聞在90后創客汪星宇辦公室見到他和他的創業伙伴時,湖南湘西鳳凰梁山村的老鄉寄來的一大箱扇子剛到。辦公室不大,除了雜亂的辦公用品和貼滿柜子的榮譽證書,角落里還有熬夜時用的睡袋、枕頭。
參與鄉村游學的學生同村民交談。
“讓你看到了我們萎靡的一面。”汪星宇調侃道。他是媒體報道中的“復旦紐大小楊洋”: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專業,后留學美國紐約大學,長相帥氣,頗有“楊洋”的味道——在今年5月初的一則視頻報道中,他甚至被稱為“校草”。
但汪星宇不愿這些成為自己的標簽,在他看來,名校光環和一時的關注不會帶來創業的成功。2017年8月,留學歸來不久,他同朋友一道創立“鄉村筆記”,為中國學生提供“鄉村游學”,想“幫孩子們補上鄉村這一課”,同時“給老鄉們帶來一點改變”。這群打小生活在都市的年輕人現在長期待在湖南湘西農村,直面“住在豬圈隔壁,沒有自來水,使用旱廁,睡石板床”的生活。
參與研學的學生在湘西農村。
汪星宇和創業伙伴兼同學金一斐自嘲是復旦國政系中“混得最差的”。“如果想掙錢的話,我應該安安靜靜的當個網紅。”汪星宇認為“創業不光鮮,拼誰熬得下去”。“城市孩子需要鄉村視野,鄉村發展需要城市支持。希望大家提起我想到的是鄉村筆記,是一個還蠻有情懷的創業小青年。”
湖南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向敏敏老師長期關注湘西的鄉村發展。5月13日,她在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時表示,“我從小在湘西長大,很愛這片山水,當星宇他們用新的眼光看待湘西,來感受湘西的人文和美好時,我覺得特別開心。”
加班時汪星宇等人便在辦公室打地鋪。
“用教育連接城鄉”
每當汪星宇說自己是上海鄉下人時,往往會招致別人的反駁——“上海哪里有鄉下。”他1992年出生,幼時住在南匯大團,“樓雖然蓋的都是兩三層小洋房,但是爺爺奶奶會種一點地,隔壁鄰居的地也都外包種瓜果水蜜桃了,村里有很多瓜,還能釣到小龍蝦。”
每逢紅白喜事大家都會一起做,每家的碗下面都會寫上自己的名字,聚餐吃飯就會把全村的碗收到一起用……汪星宇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喜歡村里的氛圍,大家關系都比較好。“對鄉村的關注一方面也是源自于自己的生活環境。”
大學期間,汪星宇通過復旦大學交換生項目前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待了一年。這一年里,他背著書包走遍了北歐各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汪星宇稱最愛去的仍是北歐鄉下的各種小鎮,“風景秀美,民風淳樸,生活安逸”。
汪星宇的夢想也是在鄉下“做一名鎮長”,本科畢業后曾嘗試過考公務員,無奈失敗。隨后,汪星宇前往美國紐約大學留學,其間,他意識到自己并不了解中國。“本以為自己視野還算開闊,但當美國人問我中國是什么樣時,我有點回答不出來。”汪星宇覺得自己學的是國際關系,但卻沒有特別了解中國,尤其是中國的農村。
汪星宇(左)和他的創業伙伴黃唯樺(中)、金一斐。受訪者供圖
“北上廣深代表不了中國。”汪星宇抱著了解中國的想法,決定留學回國后做一些和鄉村相關的事。跟隨專門幫助農民賣土特產的公益組織“黑土麥田”,汪星宇在湖南湘西見到了真正的農村——這跟他過去的認識不一樣,比如嘉定的葡萄園、南匯的桃林、川沙的西瓜田、奉賢的草莓大棚。
期間,汪星宇發現一些“扶貧”模式可持續性較差,比如通過私人渠道幫老鄉賣農副產品。人一走,東西還是賣不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讓老鄉覺得鄉村是被重視的,要讓它更多地被看到、被關注。”汪星宇告訴澎湃新聞。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總有這樣一群想要吃苦、體驗生活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年收入達到上百萬元,想要去國外上大學,卻苦于沒有漂亮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社會實踐經驗,為此,家長們會花上數萬元送孩子去非洲“吃苦”。
“連中國農村什么樣都還不知道,去什么非洲?”加上全國正在推進的中高考改革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汪星宇認為“需求”會更多。他由此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鄉村筆記”,專做“鄉土研學”,對標“出國游學”。
創業首先需要好的團隊。“去年8月,星宇大半夜給我打了電話說想創業,問我愿不愿意加入。”汪星宇的大學室友、鄉村筆記聯合創始人金一斐告訴澎湃新聞。彼時,金一斐尚在上海市奉賢區團委工作,已是當地“儲備人才”,覺得汪星宇的想法蠻有意思,“沒怎么猶豫”便辭職加入創業。汪星宇還找來了好友黃唯樺做“鄉村筆記”的CTO,負責平臺技術開發工作。
團隊搭建起來了,尋找合合適的村子卻并不簡單。“交通不便是比較大的問題,很多大山里的村子是我們自己跑的。用地圖導航找不到,有時候看到對面山頭有個村子,但就是過不去。”汪星宇稱。
但這個過程也充滿了樂趣。“路上經常會碰到小溪流,夏天熱,就會沖進去洗個澡。”汪星宇說。為尋找沈從文先生《湘行散記》中“鴨窠圍”一地,他和金一斐兩人曾租船沿沅江而上,久尋未果,后來船偶然停在了一個碼頭,問了一位大姐,才知道“鴨窠圍”就在腳下。
“書中所講的“鴨窠圍”和現在地名讀音一樣,但是字完全不一樣了。沒想到突然找到了,大姐知道我們餓了一天,還煮了碗面給我們吃。”金一斐說。
談到和老鄉的溝通,汪星宇坦言,“不要跟老鄉講情懷,用行動說話就可以了。”團隊在湘西考察了二三十個村子,但真正落地的只有五六個。他說,一方面村子要有故事,有特色;另一方面條件不能太差,學生要能住下來。
湘西老鄉寄來的扇子,團隊將打包寄給學生。受訪者供圖
“城市孩子需要鄉村視野”
“我們的目標客戶群就是一群想要尋找真正的社會實踐機會的初、高中學生。”汪星宇認為“鄉村筆記”主要想向鄉村學習,而非單純提供幫助,這和公益機構不太一樣。該團隊目前有10名成員,開發了湘西鄉土寫作營、湘西鄉土調研營地、山東菏澤鄉土戲曲營、石棉鄉土自然營等線路,截至目前共有41名學生分三批前往研學。
首次招生后,汪星宇發現,雖然大城市學生占比大,但也有很多來自鎮江、東莞、合肥等二三線城市。“我們的用戶畫像其實還不明確。”汪星宇認為,“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大都有鄉村背景,很多家長對鄉村是有情節的。”
正在上海讀8年級的高天悅,她在2017年寒假參加了“湘西寫作營”,這是她第一次前往鄉村調研。“我們的調研主題是婚俗習慣,剛好有村民要結婚,老鄉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參加婚禮。”高天悅5月13日告訴澎湃新聞,“這和在上海的婚禮太不一樣了,抬轎子、穿民族服飾、請所有人吃飯等等,非常熱鬧!”
“村子被群山環繞,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斷電,這是很多大城市的孩子完全無法想象的。”高天悅也感受到了村民的溫暖,“天非常冷,還下雪,老鄉們的門都敞開著,讓我們進去烤火取暖。”她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鄉村。
“城市孩子需要鄉村視野,鄉村發展需要城市支持。”汪星宇認為,“視野”是雙向的,不僅是人們所追捧的向上的名校投行、紐約巴黎,更應該有向下的鄉村田野,鄉土中國。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發現鄉村的美好,老鄉們也能收獲自我認同。
“爺爺奶奶平時都比較孤單,也很有傾訴欲,所以有一群小朋友愿意聽他們講故事,他們也很開心。”汪星宇表示,同學們住在老鄉蓋的客棧,也給老鄉帶來了一些收入。“我們正在幫鳳凰涼燈村研究土雞蛋的銷路問題,那里山特別深,東西經常運不出去,老鄉希望我們能多帶人進去,然后走的時候帶一點東西出來。”?
“關注很快就會過去,重要的事怎么把這件事情做成。”汪星宇認為,目前最難的是真正把學生帶到鄉村,讓他們學到東西,然后平平安安回來,“希望一兩年之后‘鄉土研學’的理念可以深入人心。”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向敏敏老師來自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長期關注湘西的鄉村發展。5月13日,她在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時表示,“我從小在湘西長大,很愛這片山水,當星宇他們用新的眼光看待湘西,來感受湘西的人文和美好時,我覺得特別開心。”
“我們應該用圓滿的眼光去看待鄉村,湘西是美好的,鄉村也是美好的。”向敏敏說,有的扶貧項目會免費給村民們送米、送油、甚至是送錢,反而容易滋長人的惰性,“如果自身沒有力量,失去了自我認同感,扶貧只會越扶越貧。”
立志走遍所有鄉村
談到創業過程,汪星宇坦言很“難”。他和金一斐、黃唯樺每天分別從奉賢和浦東趕到位于復旦大學附近的辦公室,忙的時候就直接用“睡袋”,住在這里。
“創業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東西,需要拼資源,拼運氣。”汪星宇說,大學生離開象牙塔時,很容易把創業想象成“我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其實不是,就像比爾蓋茨說的,創業是給人感覺特別不公平的事。
第一次開招生籌備會的時候,汪星宇還很自信。“當時我還擔心如果報名人數太多的話,如何從500人中選出100人。”他表示,“最后大家通過各種關系和各種努力,像賣保險一樣,才招到27名學生。”
黃唯樺告訴澎湃新聞,對他而言,創業最難的是向更多的人解釋“鄉土研學”理念。“這是一個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需要比較漫長的過程。”黃唯樺被創業伙伴喚作“老黃”,用汪星宇的話說,他不僅是個程序員,負責團隊技術工作,也會干收發快遞和客服的活兒,“和人聊天”。
最近,汪星宇將受邀回高中母校做畢業演講。“學弟學妹可能會把我當成一個優秀學長,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個月前我就在校門口給他們發傳單,很多同學不愿意收。”汪星宇說,創業不是想象的光鮮,名校光環、媒體宣傳和一時的關注不會帶來創業的成功。
“我們能做的只是有勇氣追求自己想做的東西,然后堅持下去。不僅是創業,任何一個事情,拼的都是誰能熬下去。”汪星宇說。未來,除了鄉土研學,汪星宇還打算做鄉村文化產品,比如口述史紀錄片,以及瓜果蔬菜等農產品的銷售。“湘西農村不是我們的唯一目標,我們還想去廣西農村、湖北農村、云南農村,把中國所有的美麗鄉村都走一遍。”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女孩獲“全球最難申請”獎學金:學霸中學霸2018-12-05
- 爸爸深情寄語:國際學校的學霸女兒即將赴美留學2018-10-15
- 數學學霸看過來:教育部評估的數學學科排名前十的大學2018-08-23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