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就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對亞裔美國人的制度歧視發起的一項訴訟,以及一項改變紐約市特殊高中招生辦法的提議,再一次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多元的美國亞裔群體內外的種族政治斷層。
圖片源于網絡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20日報道,在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最近提出了一項改變紐約最頂尖公立學校招生標準的建議。在這些學校里,亞裔美國人過多,而黑人和拉丁裔學生不足。目前,入學的唯一指標是一項考試,但白思豪希望將席位分配給全市所有中學的頂尖學生,這很可能會減少亞裔美國人的名額。
以T·K·樸為筆名的博主表示,他認為這一計劃是具有歧視性的,但他并不認為這是因為對亞裔美國學生懷有敵意。他說,問題在于這是在迫使亞裔美國人放棄一些東西,而不是去要求那些以白人為主的績優學校去進行族裔融合。
T·K·樸說:“不論你如何修飾你的表達,這都是白人的歸白人的,然后告訴亞裔和非裔、拉丁裔去爭搶剩下的東西。”
平權問題致亞裔群體分裂
報道稱,來往于昂貴私人教師和SAT訓練營之間的朱莉·姚清楚,自己的教育對她的中國移民父母來說意味著一切。他們認為,因為她是亞裔,大學會以更高標準來評判她。
現年21歲的她是巴納德學院的大一新生,也是平權行動的支持者。她認為,考試成績并非衡量學術潛能的唯一指標。
“但是在另一方面,”朱莉·姚說,“我的所有信息都來自我的亞裔父母,上一代人,他們說這是在區別對待亞裔美國小孩。”
報道稱,姚的內心掙扎反映了廣泛層面上的亞裔美國人的矛盾心理,不只是對于平權行動,也對于他們在美國種族秩序中的地位。
報道稱,對于以種族為基礎的平權運動政策,亞裔美國人一直是聲音最高、最為顯著的反對者,這讓人們普遍認為,他們與許多精英院校內仍屬弱勢的黑人和拉丁族裔是存在不和的。但這樣的假象卻遮蔽了全國性調查的事實——大部分亞裔美國人都支持教育平權運動。
報道稱,然而,不同世代、地域和社會經濟背景的亞裔美國人,在最為緊迫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的看法,從而導致分裂。
例如,東南亞裔群體貧困率高,在平權行動以及其他社會正義問題上,他們的利益往往與黑人和拉丁裔群體一致。而調查中顯示往往不被視作亞洲人的南亞人口,則是有著最高收入和教育成就的群體之一,他們也是平權運動的堅定支持者。
部分華裔反對平權運動
報道稱,但與此同時,有學者稱,反對平權運動最激烈的呼聲,有一部分來自近年的第一代中國移民日漸興起的運動。
報道表示,一些華裔美國活動人士正在領導一場新興運動。這個反對平權行動的運動在2014年興起,當時的一場活動挫敗了加州的一項允許公立學院和大學采取平權行動的法案。這些活動人士大多是在過去20年里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的華人。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經常通過中國的信息應用微信進行交流。
48歲的中國移民托尼·徐將平權行動視為一種種族主義,稱它是“歧視亞裔美國人的工具”。
托尼·徐住在加州弗里蒙特,20年前以軟件工程師的身份移民到美國,現在擁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他說他的女兒即將開始高中的最后一年,打算申請幾所頂尖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和常春藤盟校。他表示,在抵制這項加州法案的斗爭中,他成了活躍分子,他是反對平權行動的硅谷華裔協會(Silicon Valley Chinese Association)的一員。
報道稱,其他第一代中國移民看到了更復雜的現實。30年前從杭州移民到美國的史蒂文·陳住在加州歐文市,是一名網絡管理員,他支持平權行動。他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幫助改變這種現狀,但他并不責怪那些想要抗議的人。
他表示,“如果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我們非常自私,不關心少數族裔,那就太糟糕了”,但如果“他們發出的信息是合理的,試圖解決真正的問題,那就沒問題”。
責任編輯:趙潤琰-WYX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2019-03-28
- 反對新建監獄 紐約近百名華裔民眾和社區代表抗議2019-03-28
- 美國華媒:在美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受限多2019-03-15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舞劇《海的一半》泉州演出直擊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