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概有三分之二會在將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
給大家匯報一事,前幾天千尋小朋友在創意手工課上被老師大大地表揚,高興得回家連吃兩碗飯,結果樂極生悲,撐壞了肚子,這個周末哪兒也沒去成,在家休養生息。
話說我第一眼看她的作品,覺得挺普通,不就兩只恐龍嘛,做工肉眼可見的毛糙。
麻省理工教授: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這樣教
但老師說做工不是重點,重點在內涵。
小朋友根據自己想象做恐龍,有人做劍龍,有人做霸王龍,形態各異。不過,大家都只做了一只恐龍,只有千尋做了一大一小兩只恐龍。
她跟老師講,大恐龍是爸爸,小恐龍是她,大恐龍在問:“8的好朋友是誰?”小恐龍一時記憶斷檔,沒回答上來。
我聽了老師解讀,再去看她作品,發現真有那么點意思。
最近不是備戰幼升小嘛,她爸在強化“湊十法”,面對偶爾心思不在線的娃,難免著急,那張大嘴的樣子,別說,還挺神似,哈哈。
老師點評,能把生活里的場景巧妙融入作品中,很有創造力。
想起去年冬季,知道要去北京玩雪,她花了整整兩周,和機器人學校的老師一起合作做了個樂高鏟雪車,她主打設計,老師提供技術支持。后來,我們把鏟雪車帶到滑雪場玩,驚艷到不少人。
麻省理工教授: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這樣教
不過,你肯定想象不出,這個對創造充滿興趣的娃,兩年前,連憑空想象都嫌難,甭提創造點什么東西了。那時候畫畫,她總是遲遲不落筆,老問我該怎么畫,我說你按你自己的想象,大膽畫就好,她卻說想不出來。
從對創造無感到愛上創造,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我用了差不多兩年來積累。
兩年后,有了一個體會:創造力并不虛無,它是可以教的。而且,孩子的創造力,還真得家長教。
其實外面的機構,多是給有創造力的孩子提供發揮空間,并不擅長從無到有地培養孩子創造力熱情。因為創造力并不是具體的美術、音樂、機器人,而是設計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結合,這種思維和能力,需要從生活點滴中積累。
接著,你肯定會問我,平時該怎么教呢?我有一個思路分享給大家,這個思路源自麻省理工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提出的4P學習法。
米切爾·雷斯尼克是創造力領域的大咖,樂高大家都熟悉,在全世界小孩乃至成人心中,它是創造力的代名詞,尤其是樂高機器人的出現,實現了積木與科技相連的奇跡,創造這個奇跡的關鍵人物,就是雷斯尼克。
這位大個子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開辦了“終身幼兒園”項目,專門研究兒童的創造力培養。4P學習法就是他在這個項目中總結而成的。
4P分別指的是:
游戲(Play)
項目(Project)
熱情(Passion)
同伴(Peers)
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最有感的第二點: 項目(Project)。
兩年來,我一直將它作為培養千尋創造力的主要思路,在日常中反復踐行,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如果大家讀完文章,對整個4P法感興趣,可以給我留言,我再單獨成篇細掰,今天咱們先了解一下如何用“項目思維”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一直以來,我們對創造力有誤解。
當說到孩子有很多奇思妙想,會覺得這是創造力的表現,沒錯,想象力的確是創造力的基礎,但它并不等同于創造力。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之間,有很重要的一步需要跨過去:讓idea落地,將想象變成具體可呈現的東西。
這就是項目(Project)的精髓,項目的意思是讓想象與實際發生聯系,最終呈現出實實在在的東西,就像做項目一樣,設計到最后必須成型。
舉個例。某天晚上,我和先生帶著一群孩子在繪本館看書,突然停電,我們找來手電筒在墻上打出光,大家一起玩手影。
小朋友很興奮,因為沒有任何限定嘛,他們可以自由發揮,比劃奇怪的影子,編好玩的故事,一個孩子講一段情節,另一個孩子又把自己想到的情節加入,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麻省理工教授: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這樣教
換以前,沒有“項目思維”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個臨時起意的游戲很不錯,孩子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了想象,但,也僅此而已。
有了“項目思維”后,我多做了一些事。
電來之后,我將小朋友聚在一起,提議把我們剛剛編的故事梳理成完整版,我來負責記錄。
有小男孩插話:“是要做一個繪本嗎?”
這個創意很棒,得到了其它孩子的響應,我們說干就干,有人負責畫畫,有人負責想標題……最后還真弄出了一個繪本,名字就叫《停電夜》,作者是所有參與制作的小朋友。
雖然,繪本只是幾頁A4紙構成,看起來很簡陋,但孩子們特激動特有成就感,因為他們通過自己努力把想象變成了實物!
說來可惜,很多家長其實是做到了不設限,促發孩子想象力的,但孩子想象力冒出來后,卻沒有跟進,沒有試圖引導孩子像完成一個項目那樣去行動,把想象變成現實。
如果你真想培養孩子創造力,就一定得時時提醒自己:
想,不是創造力,從想到做,才是創造力!
認識到“做”的重要性后,我開始在日常中不斷踐行。
有天,和千尋在樓下散步。她看見一棵日本紅楓,跟我說:“媽媽,你看那棵樹好像燒起來了。”
接著她又問:“樹燃燒起來是什么樣子呢?”
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我們興致盎然地設想了很多場景。
回家后,我提議,不如我們根據剛才的想象,來創作一副“燃燒的樹”。
麻省理工教授: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這樣教
這是我們最后呈現出來的成品。
樹干是我畫的,你能看出樹冠的創意嗎?那是千尋用小榔頭敲畫筆敲出來的,部分地方用手指涂抹。
這些創想,都是在“做”的過程中誕生的。
下面這張照片,是千尋在她自己打造的“太空基地參觀艙”里。
麻省理工教授: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可以這樣教
起因是我們去一家度假村玩,住的是星空主題房,房間里裝飾了一些太空里的場景。
千尋想象應該有一個基地艙供人們參觀,我說那我們可以利用房間里現成的道具來做。然后,就有了這個“太空基地參觀艙”,看見艙門前的牌子了嗎?小老板表示,刷二維碼付費才能入場哦。:)
……
通過這無數次實踐,我摸索出一個從想到做的實操思路,供大家參考:
靈感互補→技能支持→及時鼓勵→合理反饋
意思是,當孩子冒出想象力,你可以幫他把靈感延伸,在做的過程中,孩子能力有限,你要盡力提供技能上的支持。當孩子遇到困難(這個狀況時有發生),需要你的及時鼓勵,最后,當項目成型,我們要給到充分的反饋。
你可能會說,這會不會太難了,完全就是在考驗家長的創造力嘛。其實行動起來,就會發現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因為,做出什么樣的東西不重要,做得簡陋甚至丑都沒關系,我們的目的,是塑造孩子“idea要落地”的認知。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了解一下?
前幾天,我在凱茜·戴維森的著作《現在你看到了》里看到一句很有焦慮感的話:
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二會在將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這意味著,孩子還在接受“過去的教養方式”,卻要面對未來的問題。
她用這句話引出的觀點是:要想在變化快速的世界蓬勃發展,創造性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其實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并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未來工作。
事實上,創造力還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和成就感。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當孩子親眼所見他的想象變成實物,那種創造帶來的超越個人能力限制的自信與充實,真的是無以言表!
劃重點
1、創造力并不虛無,它是可以教的,不但可以教,還有具體的方法。
2、想,不是創造力,從想到做,才是創造力!
3、用“項目思維”培養孩子創造力,我獲益匪淺。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研究顯示背景音樂破壞創造力 聽音樂做事不可取2019-03-03
- 麻省理工的設備、高端無菌實驗室…泉州的中學課程花樣多2017-12-28
- “萊陽第二實驗中學14歲少年被麻省理工錄取”失實2017-12-12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