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當地時間10月29日,8名支持哈佛大學招生程序、支持校園多元化的組織代表在哈佛招生官司案的法庭中講述自己的背景和故事。這些校友和學生都表示,在申請過程中不包括種族,就無法對申請人有全面的了解。
去年畢業的哈佛校友 Itzel Libertad Vasquez-Rodriguez表示,申請哈佛時,她的論文是寫身為墨裔、在南加州成長的經歷。她稱,墨裔身份影響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我生命中的所有抱負都圍繞著有色人種小區和自我的種族身份認定。”
當地時間2018年5月24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哈佛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2016年屆非裔校友、去年獲哈佛教育碩士的Sarah Francis Cole 稱,如果招生人員不考慮種族因素,自己可能無法申請哈佛。“不考慮種族的招生政策是種漠視,試圖看不見我的種族,就是不去看我”。
越裔的大四學生 Thang Diep 回憶與父母赴美時面臨的挑戰。他在申請哈佛時,寫了自己因為說話帶口音被人欺負、一直避談自己越裔身份的經歷。
“學生公平入學”(SFFA)的律師僅向8名作證者中的兩人提問。律師問Thang Diep,哈佛是否應采取更多措施以增加校園社會經濟的多樣性及亞裔是否遇到偏見。Thang Diep 表示,他贊同各種形式的多元化,也表示亞裔確實面臨對有色人種的偏見。
SFFA的律師也對1984年畢業、現為杭特學院(Hunter College )社會學教授的 Margaret Chin提問。她曾經在1983年協助撰寫一篇名為“入學:不可能”(Admissions: Impossible)的文章,探討亞裔在招生中面臨的挑戰,并主張亞裔應被納入多元招生政策中。
律師問Chin,亞裔申請人是否仍然面臨該論文中稱許多亞裔因主觀的個人評分而落選等問題。Chin回答稱,自論文發表后,大學校園中的亞裔人數已有很大的變化。
美國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案自10月15日在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開審以來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這一案件的庭審將持續三周時間。除了控辯雙方的唇槍舌戰之外,連日來的庭審也幾乎成了一場哈佛招生揭秘會,讓人們得以罕見地一窺美國最頂尖大學的神秘招生過程。
實習編輯:涂鴻娟 責任編輯:潤琰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調查:哈佛招生涉歧視亞裔 美國大學校長怎么看2019-03-15
- 哈佛招生歧視亞裔案:支持訴訟的團體增至270個2019-01-14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