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近年來,日本各地區保育資源持續減少,出現了“入學難”、“入托難”的現象,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于生育的恐懼感,使“少子化”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報道稱,以日本和歌山縣有田市為例,在平成時代的30年間,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適齡入學兒童數量減小了45%,1989年這一數字為130200人,到了2018年就只剩下71208人。隨著適齡入學兒童人數的減少,相應的,學校的數量也隨之做出調整,當地的小學校從369所減少到255所,中學校從155所縮減到131所,而且,這一縮減趨勢極有可能愈演愈烈。
資料圖:幾名日本兒童在家人的陪伴下乘坐玩具電動車。中新社發 侯宇 攝
由于中小學的大量撤并,導致很多適齡兒童不得不轉到離家較遠的其他學校繼續讀書。盡管當地政府計劃為住得遠的學生開通校車,但這不僅使得學生上學成本增加,由此而來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家長們的極大關注。“參加完社團活動回到家已經很晚了,這真讓人擔心啊!”
一位原本在和歌山縣有田市宮原小學就讀四年級的學生的母親,一想到孩子將要到離家5公里左右的位于箕島町的合并校讀書,不禁產生如上憂慮。此外,除了安全問題,學校裁撤合并之后,轉學生如何與原學校的學生相處,他們能否順利的融入新的環境,也是家長們關心的一個問題。
不僅日本的中小學學校大量縮減合并,針對嬰幼兒的保育機構也在持續減少。
以兵庫縣為例,由于配置不足,去年排隊等待進入保育機構的兒童就接近兩千人。盡管地方政府希望采取多種措施來預測當地的保育需求,還是常常出現預測結果與當年實際等待進入保育機構的兒童數量有較大出入的情況。
育兒機構及專業保育人員在人數上存在的缺口,客觀上加劇了日本育齡人群對于生育的恐懼感。
日本政府于2015年開始推行新的法規,要求縣市町從2015年開始每五年預測一次當地的保育需求。此外,按照國會通過的新法案,日本將于2019年10月施行教育及保育無償化的政策,3至5歲兒童可以免費進入保育機構,擁有0至2歲兒童的免稅家庭也能享受免費的保育資源。
然而,由于最近十年間20至44歲這一育齡層人群就業率增長了4.4%,導致了社會對于保育機構需求的隨之增加,這種需求變化是日本政府沒有預測到的。
盡管根據2015年的保育需求預測,兵庫縣在去年將保育人員的數量增加到105764人,比三年前增加了12120人,然而,未能進入保育機構的適齡兒童數量卻增加了一倍,兵庫縣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等待進入保育機構的適齡兒童。
在2018年年底兵庫縣對縣民的網絡問卷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給出孩子未能進入保育機構的回答。他們期望政府能夠及早解決保育缺口問題,而兵庫縣政府一句“對于保育需求的上升,各市鎮都難于判斷”的解釋,對于彌補需求的缺口問題顯然沒有任何意義。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泉州市教育局發文 鼓勵支持中小學校開展對外交流2019-04-19
- 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丹麥的教育好在哪兒2019-04-18
- 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10年增長28.29萬人2019-04-15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留學回國人數增長8% 更多海外學子愿意回來干2019-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