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新浪教育主辦的“新浪2019國際學校擇校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飯店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清華附中國際部、北大附中國際部、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北京一零一中學、北京世青國際學校等60多所北京頂級公立學校國際部、國際學校及機構集體亮相。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校長劉彥、教育及升學實戰派專家呂付國、哈羅英國學校助理校長趙新、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創始人盧振虎、海淀凱文學校中學部校長Scott Reid等17位教育大咖現場分享“私藏干貨”。本場展會更是受到京津地區5000余組家庭的熱情支持。
至此,2019年新浪國際學校擇校春季巡展圓滿落幕,本屆擇校展首次跨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六城,助力當地學生和家長解決擇校難題、規劃國際教育之路。[點擊這里]獲取更多精彩干貨。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出國熱”的背后,是每個家庭不同的情況和目標,有的為了讓孩子能在國外就業,有的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甚至有的是因為看別的孩子出國了……中育貝拉中方校長、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敏認為,把孩子送出國的目的很重要,這會影響他們的留學生活,甚至更長遠的人生,把孩子送出國,不應該是為了讓他們學習打工的技巧,方便找工作,而是要培養引領未來的能力,這是以后最需要的人才。
中育貝拉中方校長、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田敏
幾歲把孩子送出國合適?這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問題。田敏認為,即使家庭的經濟能力,孩子的學術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沒有問題,也最好不要過早地把孩子送出國,等他們18歲,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后,再出國留學,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通過慢慢的滋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體育技能、審美技能、合作意識等等已經成型,再接受西方的教育,才能做到中西合璧。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田敏還分享了學習的“技巧”,記不應該是死記硬背的記,雖然我們聽到了一個知識點,但是未必真正理解它的含義,這樣記下的知識點,可能是不真實的。所以對于學習來說,理解知識點很重要,甚至有機會體驗它就更好了。
對于家長們很重視學校“口碑”的現象,田敏認為不用太在意學校是否是“名校”,因為最關鍵的還是孩子自己。他進一步解釋,對于孩子來說,成長比升學更重要,一個好的學校,應該能滿足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所以學生們應該堅持閱讀和運動,并對藝術有足夠了解。
以下為田敏演講原文:
田敏:各位家長、各位同學,今天上午最后的“壓軸大戲”由我來跟大家進行交流。昨天有位朋友看見我的照片之后說,20年沒見,你明天又去忽悠什么。因為前20年在公立學校,不論是北京四中、還是清華附中,北京十二中,那個時候我們招生一般不出來,就待在那兒,大家去。這兩三年,我們的招辦主任讓我出來,有點不習慣,但是我覺得相互交流還是有價值的,也會去學學同仁。
同一時間還在舉行中國高中學校50人論壇,很多重量級專家在那個會上都有發言,據說一張門票2900多塊錢。但是我覺得展會交流更濃縮了學校和教育機構對教育的理解。今天不僅為我服務的機構中育貝拉高中以及中育貝拉國際教育集團講一講我們的做法,更多地我還是愿意說一說我個人的觀點。
說到留學,問誰?問自己有孩子,希望將來把自己孩子送出去,或者有這樣體驗的人。我前10年在公立學校做高考,后10年在公立學校創辦國際部。近3年來我覺得還不夠,是不是能做一點民辦的教育,徹底一點。為什么用徹底兩個字,既要完成會考,又要完成出國留學的學生,“人格分裂”、“五馬分尸”的待遇實在太難受了,所以壓力很大。我們希望做正兒八經的國際教育。
在四中的時候有很多學生不愿意考清華、北大,就想出去。在學校里不愿意跟著正常的路子走,就到了學校的國際校區。通過這些孩子我們有所感悟,他們的經濟能力沒有問題,學術能力、適應能力都沒有問題,但為什么還愿意留在國內讀3年?原因是這些孩子和家長他們知道在國內需要成長到18歲的時候,當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大概決定的差不多之后再出去可能更好。很多人在批判學校,吐槽很多,比如成績的問題,比如連閱讀習慣都沒有,上課連發言的習慣都沒有養成。我們也發現了很多欠賬,所以這幾年才有純粹的國際學校跟大家講,我們要為孩子搭一個臺階,順順當當地送出去。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出去之后能夠成功,還能獲得更高的發展。也就是我曾經提到過的讓所有的人都優秀,讓優秀的人能領跑。
我們的孩子不是出去以后學一個打工的技巧,找一份工作,我們現在要開始引領世界。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孩子是未來5年、8年、10年以后才開始工作,而那個時候中國有可能變成某種程度上的世界第一。這個時候,前面搭便車式的學習已經不會給你機會了。我們的學生怎么在10年、8年以后還能找到工作,那就要培養他的引領未來的能力。
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83%以上的知識都沒有多大用處,剩下的17%有一些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地記憶,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體育技能、審美技能、合作意識以及對未來的判斷,這個是要在學校里慢慢滋養成的,不是通過最后那一下包裝出來的。 留在中國的這3年,我們就希望做到中西合璧。什么叫“中”,“中”就是嚴謹的學術套路,中國的文化,我們社會規則不斷進步的體驗者。否則早早把他送出去,再回來,這個成長過程他沒有經歷,他不知道,所以他就沒有切身的感悟。什么叫“西”?因為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全球化時代就要出得去、回得來。這個能力需要他不斷地去體驗。我們知道聽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們的話語體系不一樣。
給大家做一個試驗,看看你們聽到的信息和我講的信息是不是一樣的。樹上有十只鳥,開一槍打死一只,還剩幾只?沒有了。再說一遍,樹上有十只鳥,開一槍打死一只,還剩幾只?一只。樹上有十只鳥,開一槍打死一只,還剩幾只?沒有了。直接說答案,實際上也無所謂答案不答案。我說的記跟你們理解的記是不一樣的,你們所謂的記是敲黑板記住的,我所說的記是綁一個繩記住的。我的信息為什么要重復三遍?因為你們獲得了一種表面的公平。人是在那兒,是聽到了他講的東西,但是講的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所以聽到的未必是真的,還得寫出來,把那兩個“記”字區分開來,讓學生掌握這個。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你看到的都是他們希望你看到的,不希望你們看到的你們誰能看到?真的看不到。某個學校里國際班的最低分數線你們在網上都能查到,但是猜猜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所以你看到的是冰山之上的,看不見的是冰山之下的。有些是有意擋著,有些是本身就在下面,你不把整個大冰塊掀起來你看不到下面,除非你鉆到下面去看。所以體驗很重要。
為什么三年前我就跑出來去了民辦體系,我的想法是希望選擇一個符合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能夠出得去還能回得來的教育體系。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我曾經跟學生做辯論,學生說當然是努力了,我說是的,過去的老師都是這么講的,因為過去的學習道路是給你規定好了的,你沒有選擇機會,你當然得努力了。學生又接著補充,簡單的事情不需要選擇。條件反射般地就可以做出來,那個時候是努力很重要,簡單的事情都是如此,但復雜的事情光努力的話就不夠用了,需要去判斷,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利弊得失,所有的結構,要用各種模型去分析。這是說誰的?說的是我選擇的一個新的合作伙伴。
一位中方校長,一位外方校長,外方校長是美國藤校畢業,且在學校里當了18年校長的智者。我跟李松一周五天住在宿舍,所有的外教、班主任也都住在學校里,每天的吃住行都跟學生在一起,我們的老外還看晚自習。我跟李松總在學校里每天接待家長。我們三個找到了一個共同的契合點,李松總說我給你解決學生出口這個后顧之憂,你要在學校好好地把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活動做好。我的孩子也面臨出去的問題,我哥哥的孩子已經出去了,昨天跟她吃飯,我說你給我講講經驗。她說什么經驗,都是教訓。她說你當年跟我說不要準備托福,不要準備閱讀,最后一年把我累死了,她說就要早準備,初中的時候就要把大閱讀做起來,初中的時候就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初中的時候就要能夠寄宿。但是不要非得著急到初中就怎么著,非得托福考多少分,非得一個特別牛的學校才能成就他。其實選擇學校真的是大同小異,關鍵取決于你自己,取決于你自己怎么享受過程。所以我用了一個詞叫享受中西合璧的教育,舒服才行,糾結不行,別扭也不行。老師對你好,你喜歡老師,你才能舒舒服服。
我們那里開除了兩個學生。一個是語言不行,聽不懂,于是就有了各種各樣違反規則的行為,那沒有辦法,我們幫助他推薦到了別的學校。一個是喝酒行為。悄悄地帶了七瓶酒,這在國外是違法的,是要被抓進去的。他是網購進來的。所以在學校有作弊行為,將來一定會遣返。在這之前你一定要告訴他,說一近八年我們的學生出去之后都是100%成功。今年最高的一個記錄是轉學到哈佛的醫學院。今年有七個伯克利音樂學院,還有帝國理工等等。
管理團隊,我們全國有16個基地校,所以有一個大池子,有1000多學生。湖南師大附中、無錫高中、銀川一種、烏魯木齊的實驗外國語學校等等,他們的國際部都是我們統一做課程、做留學、做師資。每年8月份有一個全國教師培訓營。我們的通過率沒什么可說的。北美課程和英聯邦課程都有,今年還開了日本項目。因為未來日本便宜,日本學校好,中日關系馬上也會解凍了。
成長比升學更重要,在學校里面德智體美勞都要有,因此我一直在學校里堅持我多少年的一個習慣,大閱讀。天天讀,一年25本書,高中生純英文,初中生一半英文、一半中文。大健康,所有的學生每周至少兩節高爾夫球課,星期三下午還有連續兩課的體育課。大藝術,戲劇必修。我們的學生一直到9年級都要修藝術課,有的學生說我沒有藝術細胞,沒有這種說法,完成藝術的模塊,跟升學完全無關。真正讀藝術的是要去做作品的,我這兒是藝術課,課和作品是兩碼事。還有公益事業,我們每年派出去的學生很少去風景點。我來自湖北恩施,有一個地方叫恩施大峽谷,六年,我的學生一次沒有去過大峽谷。學生問我為什么不讓他們去看風景,我說你把博物館看完就行了。大實踐,出去就是要做事情的。大課堂,寒暑假學生都是要全跑出去的。
每個月我們有一整個課時的時間在外面學習,故宮一天,798一天,清華藝術研究院一天。每個月都有,能去的地方全都去。
最后閱讀鍛煉實踐服務,讓我們的孩子強大起來。成長、習慣、約束、集體、家庭,各位家庭一定要支持我們的學生、鼓勵我們的學生,而不是批判和挑剔我們的學生。家長周周可以到我們的學校,周一晚上是英語俱樂部,周二是學生講堂,周三是博雅講堂,周四是俱樂部活動。周日所有的校領導和老師在學校接待所有的家長。一個宿舍兩個人不允許帶手機,白天可以用電腦,但是是在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所以我們知道有的學生悄悄準備第二部手機,但是只要我發現,沒收,不允許。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解析國內讀國際高中班:為今后留學有哪些幫助?2019-05-07
- 金吉列留學助力大學生就業活動 從北京工業大學啟航2019-04-26
- 國際學校學生留學指南:申請美國大學的注意事項2019-04-23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蒙古族海歸夫妻返鄉創業:變肥為寶“皂”起來2019-05-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