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選擇國際學校還是美國高中 先了解最根本的區別)
圖片來自網絡
近年來,隨著留學熱的興起,國際高中在國內眾多城市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在很多一線城市,每年會有十幾所新的學校或者美國國際項目成立招生。
相比于國內的普通高中,很多優秀的國際學校從國外引進的教學體制和師資確實更適合有出國深造意向的學生學習,很多課程確實也與美國的課程一樣。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國際學校即使很“像”但還是不等同于美國本土高中。
國際學校完全可以培養出具有雙語能力的人才,但是幾乎不可能培養出雙文化人才,因為文化是需要體驗和領悟。相比較國際學校,美國高中提供了一次在極大反差和嚴重碰撞中認識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機會。
說到底,選擇美高和國際學校無非就是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找到平衡。因此,還是那句老話: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學習環境
不論國際中學是否完全復制了美國的教學體系和師資,但是無法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體會和學習環境。即使學生的教師都是外籍老師,課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不可否認的是國際中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學生(基本比例在95%以上),學校和教師無法保證學生可以在課上課下都用英文交流,無法保證英語語言使用的純粹性。
同時受限于來自政府、社會、家長等各方面的因素,國際學校更是無法完全復制美國的學校文化環境,一個中國學生占主體的班級很難逆轉文化上的差別,最終還是“由外籍教師引導的中式課堂”。在“沉浸式”教學無法實現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無法得到真正的美國高中學習體驗,更無法得到語言上“質”的提升。
讓孩子在國際學校或者美國高中讀書,我們希望可以讓孩子更早更快的適應美國的教學模式和環境,以便孩子可以在高等學府取得學業上的成就。但由于學生組成的原因,國際學校在根本上是無法復制美國高中的。
教學質量與學校認可度
首先,就像大家都聽說過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些名牌大學一樣,在美國大學選擇學生的時候,尤其是知名大學,他們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中學的知名度以及學術聲譽。簡單的說,一所重點高中的80分可能要比一所普通中學的98分更據說服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也存在“小常春藤”(高中)的說法,這些高中的學生在申請“藤校”的時候更受招生官青睞,因為他們相信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相形見絀,中國國際高中的辦學史少于十年,并沒有多少學術聲譽可言。
其次,就教學質量而言,相信很多實地考察過國際學校的家長們都注意到,大多數國際學校的老師都是年紀在24-30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也許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也許是在某語言機構任教過幾年英語的老師,但很少是持有美國教師資格證的注冊教師。在這些年輕外教當中,不乏有一些優秀教師,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國內的年輕外教的中國的教學經歷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種“人生體驗”。
相反,在美國,不論是在公立還是私立學校,絕大多數教師在取得本科或者碩士學位以后還需要在加讀一年至兩年的教師實踐課程,通過美國教育部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才可以成為正式的教師,成為一名教師并不容易。因此,在美國,大多數教師都是年紀在30 以上的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這些教師把教學作為他們的一生的事業。兩者在對待教學的專業度和認真程度上是有天壤之別的。
美國在職教師資格數據
最后,歷年來路透社,CNN等外國媒體刊登的關于中國學生成績單造假的種種報道,美國大學對國內學校的成績單的可信度越來越低。在美國,學術誠信高于一切,因此美國高中幾乎不存在成績單造假的情況,因而美國大學很少質疑學生成績的真實性。
如果一個中國學生的成績只有B,那么他在申請藤校的時候不占任何優勢;但當他的成績是全A時,藤校的招生官們有可能又要來質疑成績的真實性,這就是國內國際高中很少可以產出“藤校學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學習費用
美國低齡留學的費用確實要高出國際學校很多。國內一般的國際高中,一年學費以及生活費大約需要20萬;而在美國高中讀書,一年的費用大概需要30萬甚至更多。美國高中學制是四年,這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家長們確實應該量力而行。
但從大學獎學金申請的方面來看,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的統計,美國本土學校學生申請到的獎學金數額和比例要遠遠超出國際學生。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學業表現良好,那么在美國的高中獲得大學獎學金的概率和數額都遠遠大于國際高中。
那么從這個角度考慮,學生四年大學的學費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公立大學學費約30,000美金一年,私立大學則可高達60,000美金),如若可以省下這樣一筆開銷,雖然家長對孩子的投資早了幾年,但卻很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美國本土高中可以帶給學生的知識與儲備是國內大多數國際中學不可比擬的,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為孩子做更好的選擇。
美高與國際高中,結合與競爭
從2010年以來,國際學校遍地開花,我們不難發現更多的家庭選擇小學或初中就讀國際學校,之后轉戰美國高中。言外之意,國際學校成了美高的跳板。這就是國際學校和美高的結合。當然也有相當量級的家庭向我詢問:國際學校高中和美國高中存在哪些不同,如何選擇?這就是國際學校和美高之間的競爭。
有家長認為,讀美高,沉浸在美國學生中,全天24小時英文,因此語言能力提高比國際學校更快。也有家長認為美高接軌美國大學更加成熟,因此優先考慮美高。
以上觀察有一定道理,但是這些思考過于表面。浸泡在美國同學圈子,對口語提高相當有幫助,但就閱讀和寫作的提高,并無實質性優勢。美高接軌大學更加成熟,但本質上是因為學生提前熟悉了美國生活罷了,并不能歸功于學校體系。
高中留學一直是家長和學生關注的最熱門的話題,同時,很多學生和家長對于高中留學簽證、文書、學校選擇、出國申請、留學中介、寄宿家庭等諸多問題困擾不斷,別擔心,EduHup是一個信息透明的、學校和學生相互交流的高中留學免費在線平臺(eduhup.com), 平臺上展示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4000多所優質高中,致力于為學校和學生搭建的一座高中留學相互交流的橋梁。學生可以根據國家、地理位置、語言要求、興趣愛好、學校特點等快速地選擇海外高中,實現在線申請高中留學。學校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年紀、特長、個人檔案等快速篩選學生,實現在線招生,不收留學中介費,幫助學生和家長節省巨額留學費用,大大提高申請高中留學的效率,讓出國留學更便捷。
要了解自己,先從了解他人開始
那么美高和國際學校之間的區別何在?根據過去多年在美國高中和國際學校一線的從業經驗,我想來淺談一下兩者之間的一個最根本差異。
Joseph Conrad,波蘭裔作家,母語并非英文,但他所創作的英文小說,讓英美作家俯首稱臣,因而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當你學習了另外一種語言,你才開始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語。
由此引申,當你開始在另外一個國家生活,你才真正開始了解自己的母國。對于一位15歲的青少年而言,當他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環境到新的環境去生活,他的最大收獲將是真正開始認識原來的自己。
異國他鄉的陌生是一種無法復制的資源,壓力和新鮮感并存。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陌生會讓你處處不舒服。
在生活習慣上,中國人喜歡喝熱水,但是生活在美國,你不得不開始適應沒有熱開水的日子;在人與人交流上,美國人的交流方式直來直往,中國文化倡導的大事化小、能忍則忍的方式不再合適,中國學生不得不學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再深一層,那就是價值觀的碰撞。
眾所周知,人總是在逆勢中才會成長得更茁壯。不能打敗你的,就會使你變得更加強壯。學會新的一種生活方式、新的思維模式、新的語言,并非要去取代原有的,而是彌補和加強。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會多一種解決方案。
打個比方:曾經是小留學生的我,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之后,依舊喜歡中國美食,但我對它已經沒有依賴,因為我同樣接受墨西哥、意大利、希臘菜。出生在中國南方的我,依舊喜歡家鄉的米飯,但也喜歡以北方的饅頭當主食。飲食僅僅是表象,其背后是一種接納和轉換新事物的能力。
做美國人 做中國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上唯一的華人校長田長霖,曾鼓勵華人在美國做美國人,在中國做中國人——做兩棲動物是何等高的境界!國際學校完全可以培養出具有雙語能力的人才,但是幾乎不可能培養出雙文化人才,因為文化是需要體驗和領悟。
相比較國際學校,美國高中提供了一次在極大反差和嚴重碰撞中認識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機會。這種機會也就是兩種教育之間的最根本的區別。
正所謂風險越大,回報越大,但損失也越大。逆勢雖然促進成長,但同時也是一大風險。中國學生的扎堆現象,無非是在面對陌生,面對種種不舒服,為了自保而形成的一股力量。
小留學生所經歷的迷失、孤獨、失落、抑郁等等情緒,無非是面對陌生而表現出來的不適癥狀。成功克服了,美高的經歷能夠使一個人脫胎換骨;失敗了,美高經歷將擊倒一個未準備好的青少年。
如果你來自公立學校,國際學校和美國高中之間存在更多的是共性。如果你已經在國際學校完成了小學和初中階段教育,個人偏見,美高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獲。
說到底,選擇美高和國際學校無非就是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找到平衡。因此,還是那句老話: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際生讀美國高中前 完整的留學規劃不能少2019-04-30
- 國際學校學生準備留學 這些基本準備你應該做好2019-04-29
- 國際學校學生申請美國高中留學 初中需要注意什么?2019-04-28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美移民局擴大電子化服務 將加快申請及處理案2019-05-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