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在助力因材施教和實現教育均衡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將優質教學資源輸送到偏遠地區,比如雙師課堂就將城市教師與邊遠地區的學生連接在一起,通過終端,教師遠程進行學情分析,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他特別強調,人機協作、人機耦合將是未來趨勢,我們不僅要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問題,更要讓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以下為劉慶峰演講實錄(有刪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首先代表科大訊飛公司感謝各位領導和來賓對本次會議的關心和支持。今天,我想給大家匯報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正使得我們千百年來希望實現的因材施教開始成為現實。
拿學生作業為例,科大訊飛和北師大一起統計了過去35億次同學的作業,發現學生們60%的作業都是無效重復作業。
在現在的情況下,一個班的同學無論成績好壞,回到家里,所有的作業都是一樣的。可實際上,不同學習程度的同學,應該有不同的作業策略:程度高的同學,只需做兩道題;普通程度的同學,可能是七八道不同的題;程度差一點的同學,也不建議推薦太難的題目……
如何對每個學生進行精準的學習內容推薦?人工智能正在讓它變成現實。
首先,是搜集學生大量的過程化數據,包括筆記、隨堂測試等,這需要用到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過去的兩年里,科大訊飛讓OCR技術達到了實用水平。在2018國際模式識別大會(ICPR 2018)舉辦的MTWI圖文識別挑戰賽中,科大訊飛團隊在文本行識別、文本檢測、端到端文本檢測和識別等三項子任務中,都是第一名。
其次,是數據收集之后進行自動批改。科大訊飛機器智能閱卷系統,不僅可以自動批改理科試卷,還可以批改文科主觀題。
最后,是系統通過知識點的習得情況,來推薦學生該學的內容。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已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評測,取得了456分的成績;去年的大學六級考試中,科大訊飛機器翻譯系統高分通過了英語翻譯題的測評——機器的邏輯推理能力,讓我們今天根據學生相關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精準推薦成為可能。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大訊飛根據幾千所學校的應用案例,集中做了30多萬學生的數據對比,發現這樣因材施教的方式,已使得學生回到家里的作業時間節約了32%。
除了學生“減負”,人工智能也能讓教師“減負”。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幫助教師批改作業,節約更多時間。老師也可以騰出時間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第二,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技術,也能幫助教育公平更好地落到實處。
目前,高考改革提出“一年兩考”的需求。若沒有主觀題的客觀公正評價,一年兩考是無法實施的;如果不能夠自動判斷每一次的考試題目的難易程度,一年兩考也沒法實施。目前,教育部考試中心與科大訊飛共建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把這件事情變為現實。這樣,我們才可以實現真正的以測促學。
地域的資源限制也正在被打破。通過雙師課堂,農村地區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學。
當然,雙師課堂也在“進步”。城市的老師如何真正關注到鄉村另一個課堂的每一個孩子?誰在舉手?布置的題目,他是如何回答的?雙師課堂的互動,還要靠每一個終端,使得孩子在紙上寫的每一個東西,遠端的老師都能看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并沒有脫離在課堂之外。
可是,如果把各種終端都用進來,又如何解決孩子的視力問題呢?大家可以看,這款最新的訊飛智能辦公本,通過最新的技術,學生們在屏幕上書寫,和紙張上書寫的感覺一樣,而且30ms的延時、黑白屏的自然光,和普通紙張類似,既能讓終端和技術互動,又能綠色護眼。
今天我們說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愛因斯坦說過,學到的東西忘干凈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質。老師是不可替代的。未來的人工智能不是要替代老師和替代人類,一定是幫助人類。未來不屬于人工智能,而是屬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類。
但同時,我們覺得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還需要探索:如何更好的培養人工智能老師,以及到底該如何培養人?這也是我今天想說的第三點。
2017年科學雜志評價分析說:2045年之前,全世界50%的現有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替代,在中國,這個數據是77%。隨著我們最新技術的發展,我們認為未來十年之內這個狀況就會發生。
如果我們今天不在教育中考慮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是怎么樣的,以及如何讓每個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適應未來,我們將來有可能會出現社會問題。
我想,今天我們這個會議的主題,不僅讓我們用現有的技術給孩子因材施教,給師生減負,還要探討未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如何讓每個人都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之上?我覺得這個不僅是基礎研究的課題,更是理念變革的課題,也是融合創新的一個課題。
科大訊飛期待著與北師大一起,在北師大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與眾多教育機構的專家和學校老師一起,來開啟這樣一個全新的時代。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深度融合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2019-08-01
- 比爾蓋茨看好人工智能,但不理解谷歌重金押注無人駕駛2019-07-19
- 中國申請人工智能專利最多 工業機器人消費連續六年全球第一2019-07-11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留學存檔業務實現全面線上2019-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