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貧困戶家庭的大學生姚曉敏免費為村里小孩輔導英語。通訊員供圖
今年11歲的鄧麗珊從位于佛岡縣湯塘鎮黎安村的家中出發,步行15分鐘到上黎小學,聽村里的“大姐姐”給他們上的英語課。
從7月22日開始,黎安村一戶貧困戶的女兒姚曉敏,趁著大學暑假期間,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英語義務輔導班,幫助當地的小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她表示,“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也希望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為家鄉早日脫貧奔康作出自己的貢獻。”
受助完成高中學業貧困大學生感恩家鄉
及肩的長發、開朗的性格、溫柔的語氣……今年20歲的姚曉敏來自黎安村的一個單親家庭,目前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就讀英語專業。還有一個18歲的弟弟,在佛岡二中讀書。姐弟兩人都在求學階段,她的母親靠著在玩具廠打工的微薄收入,撫養兩姐弟。
從初中畢業以后,姚曉敏基本上每個暑假都會打暑期工幫補家用。而作為黎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姚曉敏家一直以來都受各界的關注和幫助。在她的印象中,從高中開始,她就不斷接受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高中時期,她依靠國家助學金、愛蘭基金會助學金以及來自佛岡當地企業的愛心人士資助金支付學費,完成了學業。
“在這段時間,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真的很感謝他們,同時也希望能夠找到機會,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姚曉敏說。
而在今年暑假期間,姚曉敏找到了這個機會。據了解,黎安村是廣州市委編辦的幫扶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裴潤斐介紹,“在日常走訪中,村里的不少家長都向我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英語科目上學得比較艱難,而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也沒有辦法輔導孩子,所以我們就產生了開設英語義務輔導班的想法。”
此時,裴潤斐正好了解到姚曉敏的情況,于是提出由她擔任英語義務輔導班的老師。姚曉敏欣然應允。
從7月22日開始,在村委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支持下,姚曉敏趁著大學暑假期間,在上黎小學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英語義務輔導班,幫助當地的小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開設義務輔導班免費輔導村中小孩學英語
目前,該英語義務輔導班共有16名學生,其中6名學生來自貧困戶家庭。“這個輔導班是免費對村中孩子開放的,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五年級、六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小升初的關鍵時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輔導班,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學生們提供英語水平及成績。”裴潤斐說。
“當初我聽說了這一情況后,就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學校平時也會組織‘三下鄉’活動,深入貧困山區送溫暖送愛心,而這個暑假,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服務,幫助村里的小孩子成長發展。”姚曉敏說。對于這件事,姚曉敏的家人同樣十分支持。“平時我們得到了村里的不少幫助,我們也希望能夠回報村里。”
據介紹,黎安村總戶數為1513戶、人數6753人。貧困戶數132戶、人數258人,其中,一般貧困戶40戶、人數107人;低保戶43戶、人數102人;五保戶49戶、人數49人。
“村中的不少家庭并不富裕,一些家庭的孩子在初中畢業之后就會出去打暑期工幫補家里,離家遠也辛苦,所以我們都會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裴潤斐說,“開設本次的英語義務輔導班,一方面可以讓村里孩子們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接觸到更多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給予姚曉敏一定補貼,幫助她完成大學學業。”
從7月22日到8月22日,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時到6時是輔導班固定的上課時間。“雖然專業對口,但是由于缺少教學經驗,我之前也上網或者通過各種英語教學公眾號,了解很多英語輔導相關課程。”在這段時間里,姚曉敏會利用上午和晚上的空余時間做PPT、備課。
教學結合游戲幫助學生接觸更多新知識
姚曉敏介紹,在她的計劃中,音標是本次英語輔導班的教學重點。“這些學生本來是在初一的時候才學習音標,但是我看到他們現在的課本上已經標有單詞音標了,所以就打算提前教他們,提升他們的英語發音、語調水平。”
這一想法來源于她的自身經歷,“英語的音標,就像是漢語的拼音一樣,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我在小學時期由于參與英語競賽,提前接觸到音標,所以在初一開始正式學習音標之后,感覺很熟悉,比較容易理解。我也希望他們能夠提前接觸到這個方面的知識,會拼單詞也會讀,對于以后的學習有實際的幫助。”
姚曉敏還會根據不同的板塊內容,教導他們一些日常的情景單詞及對話,其中包括生活常規、情景交際、天氣等多個方面。“目前主要是按照不同的板塊內容進行教學。我了解到在日常的課堂上,學生們開口的機會不多,所以會特別注重這一方面,讓他們習慣開口讀,學生們在課堂上也很配合。”她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姚曉敏特地利用“單詞蹲”“單詞接龍”等小游戲,帶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寓教于樂。
“‘單詞蹲’是通過日常很火的游戲‘蘿卜蹲’改編而成,所有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人扮演一個單詞,然后聽口令一次輪蹲。”姚曉敏介紹,“通過這些游戲,課堂不會變得太枯燥,他們能夠在游戲中學到英語知識,也會提升對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期,姚曉敏也會自己出試卷,組織學生們進行一場期中考試,并發放小獎品作為獎勵。
家長點贊教育幫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
在整潔干凈的教室里,十多個學生在姚曉敏的帶領下,正玩著“單詞蹲”的游戲,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對于今年準備升六年級的鄧麗珊來說,姚老師就如同一個“大姐姐”。“我對于英語很感興趣,在三個科目里,英語是我最好的科目。姚老師的課堂比較活潑,我的堂姐也有去輔導班,我們上課都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記單詞也快了。”
事實上,鄧麗珊的家庭并不富裕,是村中的貧困戶。她的媽媽鄧春燕平時在村周邊打散工賺取生活費,一個人拉扯著鄧麗珊等4個孩子一起生活。
鄧春燕介紹,“以往暑假期間,女兒一般都是在家或者找朋友玩。參加輔導班之后,女兒回家也會跟我說在輔導班里學了音標,玩了小游戲,參加了期中考試。”
“我感覺開辦這個英語義務輔導班很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今年39歲的鄧春燕坦言,“我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生活工作也忙,根本顧不上輔導孩子的功課。”
“村里的一些家長聽到已經參加輔導班的孩子的家長談及輔導情況,也會在中途向我們報名。”裴潤斐說。
姚曉敏介紹,“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們的單詞記憶力以及準確率確實提高了不少,接下來,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提升關于音標方面的知識水平。”(記者 楊溢子 通訊員 李森泉)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攜手青年厚植友誼 中東歐國家孔子學院夏令營2019-08-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