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很興奮,我卻焦慮了”
“離開學還有3天,兒子很興奮,我卻特焦慮。”果果爸發了個朋友圈吐槽道,稱自己的寶貝兒子今年即將進入一年級,眼看著開學在即,自己比孩子還緊張,擔心孩子不適應小學的生活,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連著幾日“吃不下睡不著”。
“這咋整啊。”果果爸一籌莫展地問記者,小學擔心的比幼兒園還多,成績、健康、心理等等一雙手都數不過來。面對這些“焦慮的家長們”,名校長名教師們給出這些干貨。
這些干貨拿給你
對孩子充分了解 后期多與老師溝通
“現在的小一家長普遍都會有焦慮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從不同的渠道了解信息,讓各種雜糅的信息一起涌來,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對于如何減輕焦慮情緒,成都市玉林小學常務副校長黃靜萍支招道:
一是家長需要孩子對“入學”有充分的準備,不僅是物質方面的,還應是學校日常生活、心理狀態等;
二是要對學校生活,包括規定、學業、日常等各方面在入學前后進行詳細了解;
三是明白每個孩子的特點也不同,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其特點,后期跟學校老師進行更多溝通與合作,形成家校合力,配合老師做好入學階段的工作。
陪伴孩子寫作業營造安靜的氛圍
“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對成績的焦慮,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其次家長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怕孩子吃虧,或不能交上朋友,不能融入新的集體中。” 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一年級執行校長羅曄老師認為焦慮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這些“焦慮的父母”,羅曄支招道:一年級的孩子比起知識的儲備,更需要父母從心理上和習慣上的幫助。“可和孩子聊聊學校里的趣事,一起準備學習用品,陪孩子運動,共讀一本書等。”
“一年級的習慣養成,最主要的是靜和定。” 羅曄從如何“靜”與“定”兩方面給予了細致的“操作指南”:
讓孩子靜下來:家庭要營造安靜的氛圍,比如,一年級整一學年,家長最好都要陪伴孩子一起寫作業,但不是看孩子寫作業,而是可以自己在一旁靜靜地讀書。做了這樣的示范,孩子慢慢也能靜下來。
讓孩子定下來:要關注習慣養成,在一年級的兩個學期里,堅持讓孩子檢查第二天早上要用的上學用品。
建議“閱讀、識字”在入學前有所鋪墊與準備
龍江路小學分校語文學科大組長、武侯區學科帶頭人黃菊認為,家長主要怕“孩子不適應”,但事實上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99%的孩子都能很快進入角色,只有個別孩子適應期較長。因此入校一定要與老師建立信任,搭建溝通橋梁,并要明確雖都是集體生活,幼兒園與小學有差異。“小學生更注意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與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黃菊也建議在上小學前,家長可幫助孩子對閱讀與識字等方面有鋪墊和準備。“今年9月份我們義務段語文用全國統一的部編教材。而通過學校的兩年實踐,老師發現教材的容量確實在增加。此外,識字寫字量也有增加。”
不過黃菊也提醒,報興趣輔導班太多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壓力,一定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玩耍及親子互動的時間。(記者 趙子君)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開學在即 上海機場迎無陪兒童出行高峰2019-08-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