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心”戰“疫”》系列十五:居家學習期間,學生和家長產生矛盾怎么辦?
有學生長時間居家,和父母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家庭關系緊張,如何解決?
1、父母要認識到與孩子長時間居家,家庭關系可能變得緊張有客觀原因。因為長時間居家,一方面讓父母與孩子有了充裕的溝通和交流時間,另一方面也可能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增多,可能引起家庭關系緊張。父母與孩子的人際距離縮短,各自生活空間交集增多,這都是可能引發人際關系緊張的客觀原因。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保持家庭成員各自生活的空間,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和學習時間。
2、父母和孩子要成為抗擊疫情的情感支持共同體,而不要成為情緒宣泄的對象。因為疫情的突然暴發,每個人都可能出現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郁、悲觀、憤怒、緊張等心理應激反應。當人們出現心理應激反應時,應當采取積極應對方式,比如向親人傾訴,而不是對親人發脾氣等消極應對方式。如果孩子出現憤怒、無助、煩躁等消極情緒,父母也要充分理解孩子,通過轉移注意力、積極暗示等方式幫助孩子。
3、父母要盡可能減少孩子外出,但不要切斷孩子與外界的聯系。鼓勵孩子積極通過電話或網絡與同學、親朋好友聯絡,相互訴說在抗擊疫情中的心理感受,共同分享在抗擊疫情中的收獲,相互提供抗擊疫情心理支持。
4、父母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溝通,共同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即使居家也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保證孩子有效睡眠時間和正常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控制孩子每天接收疫情有關信息的時間,減少信息“超載”帶來的心理負擔。還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溝通,共同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但不要強制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尊重孩子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通過網絡等技術手段保持生活和學習的連續性,讓孩子逐漸適應居家生活和學習狀態。
5、父母也需要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在孩子面前更多表現出積極情緒。情緒像病毒一樣也具有傳染性,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當前生活狀態,不要把自己的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多一些積極思維,多一些積極暗示。如居家隔離正好有大量時間進行學習、看書,正好可以陪伴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母覺得與孩子關系很緊張,自己無法應對,也可以尋求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進行線上心理咨詢和服務。(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合肥師范學院副院長姚本先)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孩子在線上課 超六成受訪家長最關心學習效率2020-03-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