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沖突”形式多樣——復學后的初一生離不開手機了;在老師面前很聽話,回到家就和家長對著干;說父母不懂他,不是“摔門而出”就是“閉門不出”……與子女間激烈的爭執背后,站著手足無措的父母。怎么辦?親子關系還能變好嗎?聽心理老師細細剖析。
拿走手機,孩子就跟我大喊大叫
問:我孩子在念初一,疫情期間拿手機上網課沒怎么控制他,現在復學后,依然放不下手機,如果強制拿走手機,他會跟我大喊大叫,根本無法溝通,我該怎么辦?
梁娟(南京一中馬群分校心理老師):
1.您孩子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學生開學后都有出現,畢竟孩子們經歷了漫長的一段在網上上課的時間,讓他們一下子改過來可能確有難度,您不如給孩子一段適應時間,不要硬性強迫,也許有了學校同學的陪伴,孩子就能夠慢慢放下手機了。
2.幫助孩子分清楚“需求”和“欲望”,孩子客觀的需求應該是要被理解的。您可以嘗試了解自己的孩子,手機對他而言是怎樣的一種客觀需求呢?是用于社交,還是娛樂,還是學習?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手機的需求都不同,您如果能幫助孩子去澄清他的需求,一方面能幫助他理解玩手機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能讓您能從多層次來解讀孩子玩手機這個行為,而不僅僅停留在這是個“壞習慣”的層面上。
3.當您了解到孩子的客觀需求后,可以嘗試著為孩子選擇另外一種同樣能滿足孩子需求的非手機的方式,來減弱手機在孩子生活中的存在感。有時當孩子需求被其他事物滿足時,他就可以從手機中脫離開來,而年齡越小的孩子,他對手機的需求越容易被其他方式來代替。
4.您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記錄一周每天在娛樂、學習、手機、鍛煉等上所占的時間,跟孩子商量“下一周是否需要去調整現在的時間占比”。不批評孩子,只是以一種商量和建議的口吻去跟孩子探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生活安排的不合理性,并讓其自己主動選擇調整,從而平衡自己的生活。
5.當孩子想要調整自己的時間占比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在孩子樂于接受的范圍內,適當督促孩子的調整,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讓他從“他律”向“自律”進行轉變。
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回家就和我對著干
問:孩子上初中,成績不是很好,一回家就進自己房間。在老師面前很聽話,回到家就和我對著干。
張雯(南京市中華中學心理老師):孩子長大了卻變得不聽話了,媽媽一定會感到困惑、生氣和難過,媽媽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在教育中就會有很強的無力感。
其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我應該恭喜你。孩子變得叛逆和不聽話,其實說明你的孩子身心發育是健康而良好的。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發育都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他們非常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渴望獲得生活和學習上的掌控感。父母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習如何面對這樣一個有點叛逆的孩子,并接納父母權威開始減弱的事實。
接下來,你要學會反思、覺察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是否真的足夠理解和信任呢?我們的焦慮是否正在以嘮叨、指責、講道理或討好的方式傳遞給孩子?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當他們感覺不到這些時,他們就會用叛逆的方式向父母釋放信號,爭取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空間。
最后,你可以調動家里一切可用的資源來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如果在孩子的教育中一直是媽媽為主力,這時候可以邀請爸爸也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讓孩子有機會碰撞另外一種風格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學會用自己的優勢來應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不斷獲得對學習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相信孩子的狀態會越來越好,與你們的交流也會變得順暢。
孩子說我們不懂他,不是“摔門而出”就是“閉門不出”
問:孩子上高中后慢慢就變得不愿意跟家長說話,說家長“不懂”他的事,如果提學習則更會讓他惱火,結果不是“摔門而出”就是“閉門不出”。
葉松林(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心理老師):青春期孩子有些叛逆,態度比較剛硬,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家長不必過于憂慮。這個時期,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會更多聚焦于學業之上,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個全方位發展的系統工程。
家長要想讓孩子優秀,咱們自己得先優秀起來。為什么這么說呢?當下時代飛速發展,孩子們所接觸的信息也越加多元化,要跟孩子聊天,咱得跟得上形勢。怎么跟呢?我建議家長也要學習,要注意言傳身教。做家長的不能一邊打麻將看網劇,一邊要求孩子刷考題看名著。換位思考,恐怕誰也不能信服。
家長跟孩子在溝通時,切忌否定詞匯過多。家長要做好“傾聽者”角色,不僅只是行為上“聽”,還要在情緒與情感上“聽”,要能夠真誠地接納并體會孩子的感受。我們“聽”好了,孩子才會好好說。
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讓自己的話題僅僅局限在學習上,張口:“你要好好學習”,閉口“你得刻苦努力”,且不說這樣的語言極其抽象沒有指導意義,它們更像是一種符號懸浮在空氣中,讓孩子覺得父母關心的只是學習,不是我!家長要從平時的生活點滴建立與孩子的鏈接,獲得孩子的信任,鼓勵并感謝孩子愿意挽著我們的胳膊向前走。夸贊他們信息接受得又多又快,商量家庭的大小事務如何處置,佩服他們靈活又縝密的思維方式,肯定他們解決問題的獨到想法,同時也擁抱他們可能會有的拖延與懶惰情緒。
對孩子,我們要俯下身跟他們交談,請教他們一些新技術新知識,同時我們也積極尋找一些話題與孩子分享,溝通的橋梁一旦架好,橋上的內容也會豐富起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睿)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放棄高期待不必求完美 青春期孩子家長“棄療”2019-12-31
- 青春期"老大"遭遇二孩 是沖突升級還是緩和劑?2019-12-09
- 困在作業中的青春期 “怪獸”被“釘”在書桌前2019-11-04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兼顧工作和孩子學業 超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2020-05-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