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超過 2 億的 6-19 歲兒童青少年,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關乎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日前,由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主辦的“2024中小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圓桌活動暨校園健康系列科普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人民網媒體資源部副主任初梓瑞,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發展辦主任吳瓊,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馬軍,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健康與教育教席主持人馬迎華以及北京市通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科副科長石晶參與活動,從教育、婦聯以及疾控等多角度關注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社會各界協同守護校園健康。
2024中小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圓桌活動暨校園健康系列科普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多方聯動,持續關注青春期健康教育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顯著提升,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 展,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風險和健康結局也發生了變化,新的問題和挑戰也隨之而 來。隨著青春期發育的不斷提前和性觀念的逐漸開放,首次性行為出現低齡化趨 勢。而相應這個群體,對青春期發育、性生理、避孕、艾滋病及 HPV 等性傳播感 染預防等生殖健康知識缺乏認識,青春期健康教育仍有待加強。
2024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研究制定的《生殖健 康促進行動方案(2023-2025 年)》提出,要開展青春健康工作,加大家校合作, 多部門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協同聯動等推動青春健康工作落實,其中“青 少年生殖健康促進行動 ”被明確列為重點行動之一。借此契機,人民日報少年客 戶端發起 2024中小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圓桌活動暨校園健康系列科普行動,人 民網媒體資源部副主任初梓瑞介紹:“我們期待與權威專家及媒體同道們攜手, 將科學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識更好地傳播給大眾,提升全社會對于青少年校園健 康重要性的認知,從而助力保護青春期少年的健康發展。”
保護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已成為公共衛生和社會發展關注的重要領域。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馬軍強調:“為進一步促進中國兒童青少年 的健康與福祉,我們倡導全社會共同努力,為兒童青少年成長創造友好、支持性環境,繼續推動政府主導的多部門協作策略,建立體醫教融合、家校社協調的新 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持續關注青少年青春期生殖健康問題,如 HPV 感染及相關疾病的預防,要盡早了解、掌握其知識與預防措施。 ”
多方聯動,護航青春期少年健康成長
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主要生活環境之一,家長和校方在孩子長期發展以及許 多疾病的防控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健康與教育教席主持人馬迎華指出:“專家很早就開始關注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學 校、醫院、家庭及社會都在不斷積極探索教育方法與途徑,如參與式互動教學方式、同伴教育、友好服務等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教育手段逐步發展起來。”
性健康對于青春期少年尤為重要。以人乳頭瘤病毒(HPV)為例,HPV 的持續感 染是宮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9-14 歲未發生過性行為的女 孩應作為首要接種對象。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發展辦主任吳瓊表示:“青春 期少女宮頸健康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為進一步實現女性宮頸癌防治關 口前移,加強青春期少女及家庭宮頸健康教育,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婦基會持續開展了青春期健康教育相關的公益項目,旨在為廣大青春期少女及家庭提 供更加專業、科學和有效的宮頸健康服務,關注和保護青春期少女健康成長。通過倡導全社會提升對于宮頸癌早期防治的關注,為實現加速消除宮頸癌的目標,作出女性公益組織應有的貢獻。”
今年,北京市通州區積極將 HPV 預防接種工作內容逐步納入學校健康教育體 系,開展了一系列關于宮頸癌的健康教育活動。北京市通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免疫預防科副科長石晶介紹道:“通州區大力推進健康促進機關、學校、社區、 家庭等建設,并成為北京市首批在校適齡女生 HPV 疫苗接種試點區,推動健康中 國行動創新模式。將預防接種工作內容逐步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從校園開始構筑 起女性健康的屏障,為女孩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通州在 HPV 防控的家校社聯 動的成功經驗也力證了青少年生殖健康需要多方的積極配合,也為如何持續提升 校園健康重要性的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意義。
據了解,校園健康系列科普行動還將在后續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通 過研討會等形式探討如何構建家校社協同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小學生“小記者團 ”
也將用自己的筆觸和鏡頭將校園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同齡人以及他們的家長。 關注校園青春期健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青少年成長創造友好、支持性 環境,繼續推動政府主導的多部門協作策略,建立體醫教融合、家校社協調的工 作機制,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易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孩子說“家長不懂他” 親子關系怎樣改善?2020-05-13
- 放棄高期待不必求完美 青春期孩子家長“棄療”2019-12-31
- 青春期"老大"遭遇二孩 是沖突升級還是緩和劑?2019-12-09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省教育廳進一步深入學習研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2024-11-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