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少子化沖擊教育業!臺“教育部長”吳思華接受專訪表示,島內現有158所大學,明年招生遇到第一波大限,之后持續惡化,2021年前如不減到100所,會是“高教大災難”。
依內務主管部門人口統計資料,1998年出生人口是27.1萬人,較1997年32.6萬人少5.5萬人,這一批孩子將于2016年進大學,因為生源少了,可能造成20、30所大學招不到學生。
不過這還不是最壞的狀況,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2003年出生人口數僅剩21.6萬人,之后不斷下滑,2010年僅16.6萬人出生。也就是,2003年出生人數比現在少了1/3,他們在2021年要進大學,大學數量也必須減少1/3。
“大學過多問題,必須在2021年前處理完,否則會是一個大災難。”吳思華憂心忡忡表示,島內大學不管愿意或不愿意,都須降到100所左右,否則也招不到學生。他說,“教育部”將透過政策引導,鼓勵大學整并,并協助存活的100所大學找到定位及發展方向。
“教育部”會透過經費補助,將島內大學分成“國際特色”、“學習創新”、“專業特色”、“產業創新研發”及“區域創新”等5類大學,要他們發展出競爭力。其中,“國際特色大學”6至8所,臺大、成大、清大、交大及臺科大等,都是候選名單。
吳思華指出,臺灣每年產出4000個博士,但頂尖大學仍一直反映“找不到老師”,這很矛盾,顯然島內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自己都不敢用。“教育部”決定,明年起各大學先刪減15%的博士班招生名額,之后還會要求再刪15%,讓博士的培養達到“量少質精”。
他表示,定位為“國際特色”的大學,不管教學或研究都須符合國際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須具備到澳洲、新西蘭或歐美工作的能力。要成為國際一流大學,不只看排名,是辦學態度要面向國際。他以元智大學為例,雖是私立學校,但1/3課程是雙語教學,他已看到元智想成為“國際特色大學”的企圖心。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灣慶典貴賓入場須排隊 辜寬敏:再排隊下次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