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沒有資金、沒有設計師、沒有試驗學校,“一開始的時候,一無所有,沒有人愿意合作。”陳慕天四處拜托當老師的朋友幫忙找合作學校,每次的答復都是“你們的方案很棒,但是我這里不行。”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26歲的陳慕天是改造計劃的最初發起人。圖片來自網絡

      26歲的陳慕天過著與曾經的規劃完全不同的生活。從臺灣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以后,他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企業工作,而是與人文社會學系的張柏韋、電機系的林宗諺一起扎進了臺灣小學語文課本。

      他們覺得現有課本陳舊刻板,缺乏美感,便提出“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用豐富的美學元素改造一成不變的臺灣教科書插圖風格,培養小孩子的審美,刺激他們的想像力。

      陳慕天和他的伙伴每天馬不停蹄地奔波在教育部門、出版社、設計師、學校之間,用陳慕天的話講,過著“手忙腳亂、兵荒馬亂”的生活。

      目前,臺灣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他們新書的試點學校,新書受到很多孩子喜愛,而陳慕天的目標是,在未來能“影響臺灣一半以上的孩子。”

      “每天都覺得很難”,陳慕天對剝洋蔥微信號說,“但是有一天你看到你的小孩在用因為你而改變的書,那多感人啊。”

      “只有教科書能觸及最多人”

      2013年,大四的陳慕天到歐洲參訪,從未認真思考過“審美”的他,受到了美學的強烈沖擊,從市徽到產品設計再到廣告,“什么都很漂亮”。

      歐洲學習結束,他到清華大學交流,在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上,陳慕天發現學生們提出的都是頂尖的理念和想法,卻很難勾起他的興致,因為展示PPT了無生趣,“就是很多字,套模板,然后放幾張照片。”

      兩相對比,陳慕天覺得,“美感、美學真的是國家的競爭力。”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陳慕天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進行了“美感細胞”的教科書改造計劃。圖片來自網絡。

      回到臺灣以后,他和在歐洲交換學習過的張柏韋、林宗諺聊起這個想法,三個人觀察了臺灣的城市景觀以及日常的設計,與歐洲相去甚遠。他們想要改變現狀,一次次碰頭討論行動方案。

      2013年9月的一天,陳慕天約張柏韋到校園里散步,他們圍著學校走了一圈,邊走邊聊,定下了改造教科書的計劃。

      “我們想過改招牌、改建筑,”張柏韋說,“但是只有教科書能觸及最多人,讓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有一個認識美學的通道。”

      陳慕天曾經很納悶,臺灣明明有世界頂級的設計專業,有非常優秀的設計師,為什么沒有體現在大眾生活中?后來他發現“這不是設計師的問題,是美學全民化教育的問題。”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18歲之前是美感和想像力形成最重要的階段,既然不可能天天去美術館,那就把美搬到孩子最常看到的地方——課本。“教科書是最公平的,不管城市鄉村,不管功課好還是不好,都要每天看課本。”陳慕天說。

      現有的教科書陳舊刻板,但是張柏韋沒有完全否定那種設計,“我覺得還好,我不會去評論它好不好看,一個東西有人覺得好看就會有人覺得丑。我們想做的也不是一種唯我獨尊的審美,而是豐富的美感,一冊語文書有13課,我們每一課都是不同的插畫風格,六年級讀下來就有一百多種,孩子們會從中發現自己喜歡的。”張柏韋對剝洋蔥說。

      “如果大家都不相信的話,我們就自己做”

      敲定了行動方向,陳慕天以為成功了大半,“做教科書比建美術館便宜一百倍以上,瀏覽量和效應又是美術館的一百倍以上,這樣就是一萬倍的收益,多么劃算的事情。”

      三個人把這個想法做成簡報,找不同學校、社團的長輩提案,“本以為他們會答應,沒想到都是不錯不錯、你們要加油,大家完全沒有要動作的意思。”

      花了半年的時間找不同的人提出方案,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反饋,起初他們很灰心,被打擊多了,他們決定“如果大家都不相信的話,我們就自己做,證明給他們看。”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被改造后的語文課本。圖片來自網絡。

      沒有資金、沒有設計師、沒有試驗學校,“一開始的時候,一無所有,沒有人愿意合作。”陳慕天四處拜托當老師的朋友幫忙找合作學校,每次的答復都是“你們的方案很棒,但是我這里不行。”

      幾近絕望的時候,位于新竹的大湖國小同意配合,因為地處偏遠,一個班級只有十幾個學生,沒有重點小學艱巨的升學壓力。

      陳慕天和隊友開始在Facebook上找設計師,“那時候蠻苦的,”張柏韋對剝洋蔥說,“看到誰的作品好就給人家留言,還跑到高雄去找設計師,很多人拒絕我們。”

      沒有錢,三個人用生活費東拼西湊貼補經費,最后說服的幾位設計師義務幫忙完成了新課本的設計。隨后,他們通過募資平臺籌得26萬臺幣完成了新書得印刷。

      2014年9月9日,新書發放。盡管在設計上充滿信心,張柏韋依然很緊張,“難以用成年人的方式去揣測小孩子的想法。”他們把新書封在一個個禮品袋里送給五年級的小學生,孩子們打開書的表情讓張柏韋最終確定:“我們做的這些是對的。”

      新書的封面是一個空白的田字格,只在右上角有一個“點”,小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它補成任何字。一名試用的女生說“原來的書太現實了,太死了,這個可以去想像。”

      臺灣年輕人改造教科書:將課本變成美術館

      被改造的教科書受到孩子的喜愛。圖片來自網絡。

      “了解這臺機器上的每一個齒輪”

      第一次試用的良好反響扭轉了舉步維艱的困局,也帶給團隊更大的野心和動力。

      畢業以后,三個人全職做教科書改造,利用空余時間兼職賺錢,在他們的規劃中,這個項目不打算有任何直接性的盈利。隨著項目發展,眾籌、公益計劃的獎金已經不足以填補缺口,陳慕天和隊友經常要向經營企業的長輩們“化緣”。

      “這件事是好玩的、有意義的,錢有別的手段可以賺到。”張柏韋很樂觀。

      2014年底,第二本書試用。2016年初,第三、四、五本書試用,這一次他們做出一、三、五三個年級的樣書,收集反饋意見,結合不同年齡小孩的接受能力,再做調整。

      兩年的努力換來了認可,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新書試點,兩家教科書出版社授權免費使用內容。陳慕天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可以影響臺灣一半以上的孩子。”一年前,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上承諾,“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會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張柏韋把社會的運轉比作一臺機器,“為什么我們覺得很多事很難改變,因為要推動改變,必須了解這臺機器上的每一個齒輪是怎么轉動的,我們明白教育部門、出版社和設計師不同的訴求,分別去滿足他們,改變就會越來越順利。”

      責任編輯:黃小群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