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4日電 臺灣《旺報》24日刊登臺灣政治大學學生張沁蕓的文章稱,兩岸大學生比較著兩岸學制的異同,共鳴于知識體系的類似之處,亦各自拋出了對自己所屬學制的褒貶。不遠千里匯聚于此,一同朝自己過往的學習歷程溯源,想來也是奇妙。
文章摘編如下:
此次兩岸交流,起始的談話不外乎兩岸的比較,比較自又不免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身為來自“兩岸”的“大學生”,自然便聊起了兩岸相異的學制。
不同于臺灣的一、二、三類組,大陸將學科分類為文科和理科,其分類和所習科目與臺灣大致相同,然而在臺灣屬于理組的地球科學,卻有部分內容是含入地理,規在了大陸的文科。其后對大學專業的選擇與考試制度,便也會根據文理的選擇而分流。
話頭沿襲考科,于是我們談到了各自所學的專業。發現“漢語言文學”和“中國文學”在兩岸同屬文學院,其所學與在大學中的定位也相似。
陸生同學向我問起,我們是否也要學些聲韻、訓詁等國學,我向他們稍微解釋了我們系上的課程安排:是由詩詞曲依次遞進,由明清至漢唐散文,間以文字、聲韻、訓詁等小學,另可依照興趣選擇文學或思想類的課程。
他們紛紛贊嘆,臺灣開設的中文系,課程好深好扎實啊;而陸生同學說起自己的“漢語言文學”,不僅要學自家的文學,更讀了許多海外的作品,如美國和歐洲的文學。他們自認為駁雜,在我看來,卻也頗符合大學所習廣博之內涵,更對于能博覽諸國文學感到羨慕。
基于自身的雙主修身份,我也同陸生朋友聊起大陸的雙學位制度。大陸的雙學位,僅需修畢雙修系的部分學分,相當于臺灣的輔系;臺灣的雙主修則視同本系,需將雙修系的所有學分修畢,才算得到學位。
大陸同學表示,他們這樣的雙學位制度,出來的學生若是要與本系競爭,那所學到的實力肯定是不夠格的。
臺灣的雙主修要修的課較多,或許是累了點,卻能學到比較多東西;我也講了我們學校如今面對到的施政困難。如今臺灣政治大學推行了課程精實制度,重創校內許多雙主修學生的修課計劃,讓原本足堪負荷的學分數,因為調整為三學分導致課程表嚴重撞課,學生被迫選擇延畢,或是放棄拿到雙學位的可能。
我們比較著兩岸學制的異同,共鳴于知識體系的類似之處,亦各自拋出了對自己所屬學制的褒貶。教育能夠左右我們對事物的定見,建構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在現今的社會框架下,“教育”既是培養,亦可視為某種意義上的選拔。由興趣的導向、專業的選擇、適性的培養與各種考試評鑒,將學生如江河般逐漸分流,使之行遠。
我們不遠千里匯聚于此,一同朝自己過往的學習歷程溯源,想來也是奇妙。我們這個世代在數年后,也會逐漸成為兩岸各領域中流砥柱的力量吧。屆時兩相交會之時,因過往殊異的教育,而造就成的如今獨特的我們,不知會互放出如何的火花與光亮呢。
責任編輯:趙睿
- 用大陸反腐專題片遭檢舉 臺媒:領的是大陸薪水嗎2017-03-18
- 福建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發展 對臺引種基地大陸唯一2017-03-14
- 王大陸戀情疑曝光 與白衣女子酒店共度一夜2017-03-13
- 8成臺民眾稱大陸攻臺美會出兵美 專家批:天真2017-03-13
- 臺灣女子稱大陸味臭死了被開除 陳可晴個人資料照片微博2017-03-12
- 臺灣網友:大陸四年建條高鐵 臺灣是四年亂一次2017-03-12
- 臺灣啟動高校招聘季 畢業生樂于赴大陸覓機遇2017-03-06
- 臺灣詐騙犯遍全球臺當局擬出新招搶在大陸前破案2017-03-01
-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越來越為民眾所擔心2017-02-23
- 1月赴臺陸客較去年大減11萬 導游轉行洗碗打零工2017-02-23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軍裝備嚴重老舊仍用1911年制手槍打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