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兩岸關系——2016觀察·2017走向”學術研討會14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認為,2017年,兩岸關系風險上升,存在由冷對抗、弱對抗演變為熱對抗、強對抗的可能。與此同時,大陸應繼續做好爭取臺灣民心的工作。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表示,2016年5月20日以來,兩岸關系進入新局面,但總體上還保持穩定,大格局沒有改變,大陸方面仍掌握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導權。2017年,兩岸關系冷對抗的局面不會改變,但并不排除出現重大沖突的可能。
倪永杰分析,目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岸主張“有調整、未達標”。蔡英文近來涉及兩岸的數次講話、舉動都透露其政策核心是“親美日、抗中”。兩岸關系已進入特殊階段,陷入僵局、困局,“文化臺獨”、“新南向政策”、“公投法”修正案、蔡英文當局與特朗普政府接觸等都有可能在未來引爆兩岸沖突。
“目前的兩岸形勢,不是大陸想看到的,而是臺灣當局強加給大陸的。”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表示,展望2017年,各種變數交織、疊加、共振,兩岸關系對抗風險升高,臺海形勢復雜嚴峻。兩岸關系的變數,關鍵在于蔡英文的態度,是親美日抗大陸?還是與大陸相向而行?“要高度警惕蔡英文的施政走向”。
針對特朗普政府的對臺政策趨向,中國社科院美國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認為,未來,臺灣當局會更多地借助外力,倚重美日。“有求于人必然受制于人”,臺灣當局會因此付出更多成本,從而加劇其處理島內問題的壓力。
仇開明還說,2017年,處理臺灣問題牽涉的外部因素增多、復雜性增加。對臺工作維護大局、服務大局,不能無所作為,消極退讓、等待;“有所作為,為所當為,兩岸關系的空間就很大”。
兩岸關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謝郁說,2017年大陸處理兩岸關系時必須堅守底線,即“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中原則,不能有半點妥協和讓步,不能讓臺灣當局對此有任何幻想。與此同時,要保持戰略定力和引領兩岸關系的能力。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還指出,對“臺獨”的斗爭要堅決,同時也要堅持兩岸和平發展,更要融合發展,讓臺灣同胞能夠分享大陸發展的成果。爭取臺灣民心,“讓臺灣老百姓知道,我們反對的只是臺獨,不是打壓臺灣民眾”。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在作研討會總結時表示,2016年的帷幕已經定格,2017年的帷幕正在拉開。我們將面對新的復雜局面,對“臺獨”風險的提高要有警惕,保持戰略定力。此外,如有的學者所言“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堅決斗爭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與臺灣同胞聯系,落實兩岸經貿等各領域惠臺政策,最終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來自大陸多家重要涉臺研究機構的40余位學者與會研討,提交論文近30篇。
責任編輯:楊林宇
- 臺北舉行座談會提出: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2017-11-10
- 蔡英文“兜圈子”,兩岸關系如何能打破僵局?2017-11-09
- 胡石青:五年來兩岸積極探索交流發展新路徑2017-11-08
- 國臺辦:兩岸交流30年成果來之不易 需兩岸同胞共同維護2017-09-13
- 錯誤政策令臺灣百業受害 民進黨卻無動于衷?2017-08-09
- 美臺要打“臺灣牌” 大陸一定會應對到底2017-07-25
- 出席“雙城論壇” 柯文哲收獲滿滿2017-07-05
- 處理兩岸事務井然有條 柯文哲做了民進黨做不到的事2017-07-05
- 務實處理兩岸關系會為柯文哲加分2017-07-04
- 張志軍:回到“九二共識” 兩岸關系才能撥云見日2017-07-0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