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IDF戰機
香港《亞洲周刊》2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刊文,近期有美國媒體報道:臺灣有意購入150架傳統起降的F-35A與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以取代現役的幻影2000與IDF(“經國號”)戰機。農歷新年前,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透露臺灣將研發具有隱形性能的新一代戰機,反映的是臺海軍力失衡下臺灣對于戰力提升的期待。而促成“特蔡通話”的關鍵人物之一、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葉望輝大選后訪臺時,吹出了軍售的風向球。
自1989年起,臺軍以幻影2000、F-16及IDF戰機為核心的防空作戰能力,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軍艦的制海作戰艦隊,與CM-11/12的陸上決戰主力建立了新一代兵力。然而在將近30年后的今天,都將面對“中期壽限”與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以空軍為例,雖然IDF性能提升的“翔展計劃”即將完成,F-16A/B脫胎換骨為F-16V的“鳳展項目”陸續展開,但幻影2000戰機受商務仲裁影響,不但性能提升遙遙無期,連零附件的采購都發生問題。對于海軍而言,71歲高齡的茄比級及服役近三十年的劍龍級潛艦戰力不足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若采購F-35戰機的報道成真,海軍潛艇和陸軍主力戰車的換裝至少再等十年;以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日前所公布的2019年每架約8500萬美元的價格,210架的總價高達178億美元,將是美國對臺軍售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但2017年臺灣的防務預算,“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加總僅約103億美元。此一軍售案要如何推動,不但考驗蔡英文的決心,也考驗臺灣的財政能力。
“供給”與“需求”是市場運作的兩股力量,究竟什么是臺灣有需要、買得起,數量又能彌補“戰力空窗”,且美國又有意愿的軍售項目?其實從美國的官方說法,即可略知一二。去年10月舉行美臺“防務工業會議”時,五角大樓負責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辦公室的資深顧問戴維·赫爾維在演講時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挑戰”,臺灣應聚焦防務資源優先化、本土防衛優先化、發展精銳部隊與投資不對稱戰力等四大范圍。簡而言之,美國政府的態度就是臺灣應增加防務預算,針對解放軍的軍力投射,投資發展不對稱作戰的水雷、移動式的攻船導彈及防空系統等精銳部隊。
報道稱,臺灣“中科院”所研發的“雄二”及“雄三”攻船導彈,不但已部署在成功級、康定級、錦江級艦及導彈快艇,且從外島到本島皆有固定陣地或機動部署;現役的“天弓一型”及“天弓二型”導彈換裝為“天弓三型”導彈的“強弓計劃”,預計在2024年前完成。
另已曝光的愛國者導彈基地,北部的萬里、新店與南港皆已興建完成;興建中的則有中部的清泉崗基地、坪林及嘉義空軍基地,與南部的新化、拷潭及屏東南機場。從攻船的“雄二”、“雄三”導彈,到防空的“天弓”、“愛國者”導彈,已將臺灣地區裝備成導彈密度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戰火頻仍的以色列,然美國官方所指的軍售項目究竟為何?
責任編輯:林航
- 一臺灣旅行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遭持槍歹徒搶劫2017-11-07
- 福建非遺傳承人赴臺交流側記:茶香漆藝舞詠春2017-11-03
- 龐建國教授:臺灣的“天然獨”源于對大陸的無知2017-11-03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到臺灣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17-11-03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于3日開幕 首次舉辦人工智能圍棋邀請賽2017-11-01
- 1例1休“修法”擬改14休4 工商界支持、勞團批倒退2017-10-31
- “立委”黃國昌罷免案 臺“中選會”將公布審核結果2017-10-31
- 涉走私近5000萬元冰毒至東京 4臺民眾在日本被逮2017-10-31
- 報告顯示:2019年起臺灣出生人口恐比死亡人口少2017-10-31
- 國民黨籍“立委”江啟臣宣布參選臺中市長選舉2017-10-3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