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就任周年前夕,立場較為親綠的媒體發布民調,過去被認為最挺蔡英文的年輕族群,在1年之內逆轉態度。臺灣《中國時報》4日發表臺灣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包正豪的評論指出,這1年下來,再樂觀積極看待蔡英文的年輕人,也會被蔡英文“無意義的搪塞”給澆熄熱情。當華麗外衣被戳破,原本義無反顧期待見到立竿見影改革的年輕人,出現這種信任度民調“發夾彎”,又哪里會奇怪呢?
評論摘編如下:
人過中年,偶爾會覺得年輕人辦事不牢靠,老是志氣比天高,想要改變這個、革新那個的,一點也不腳踏實地,總是無事生非。但是想想(真尷尬,“想想”二字都成罵人的話了),很多歷史上的重要變革,若不是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與熱情,如果要倚靠像我們這種沒事顧忌這個、擔心那個的中老年人,恐怕根本改革不了。在這樣的情形下,盲目的信任與支持也就見怪不怪了。
蔡英文就任周年前夕,立場較為親近綠營的媒體發布民調,民調數據顯示,除了“國防”政策外,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所推動的政策,沒有一項受到民眾支持,滿意度都低于3成;更令人意外的是,過去被認為最挺蔡英文,曾把支持蔡當成潮流和進步象征的年輕族群,在1年之內逆轉態度,變成最不滿意蔡英文執政的群體,有超過63%以上的20到29歲年輕人不信任蔡英文,而先前是67%以上的年輕人保持信任的態度。
有這樣“戲劇性”的態度轉變,很奇怪嗎?其實一點也不。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例子,年輕學生或許很熱血沖動,秉持信念就會義無反顧地信任支持,但他們并不是不會思考,對于一個許下承諾的人,他們也還是會觀察并評價這個人是不是“大話精”。
蔡英文執政近1年以來,不斷地用文青式的美麗辭藻來“推動”、“執行”政策,另一方面,選舉前所許下的承諾,無論是攸關勞工權益的“一例一休”和“公路收費員補償”,還是關乎原住民歷史正義的“傳統領域劃設”,抑或是“非核家園”、“居住正義”等,當時信誓旦旦地要破釜沉舟,執政權力到手后,統統“發夾彎”大回轉。遭受質疑的時候,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的制式反應就是,用1篇更為華麗的“文青”告示來回應,然后要臺灣民眾再“想想”。
這1年下來,再樂觀積極看待蔡英文的年輕人,也會被這樣“無意義的搪塞”給澆熄熱情,開始懷疑起她的誠信。用文青嘴炮治理臺灣,也許可以迷惑年輕人一小段時間,但反作用力也是來得快又猛。當華麗外衣被戳破,原本義無反顧期待見到立竿見影改革的年輕人,霎時幻想破滅,質疑起過去所信賴的執政者的誠信時,出現這種信任度民調“發夾彎”,又哪里會奇怪呢?(作者為臺灣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
責任編輯:楊林宇
- 蔡英文“兜圈子”,兩岸關系如何能打破僵局?2017-11-09
- “一例一休”再調整,洪孟楷催蔡英文出面回應2017-11-09
- 一臺灣旅行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遭持槍歹徒搶劫2017-11-07
- 福建非遺傳承人赴臺交流側記:茶香漆藝舞詠春2017-11-03
- 龐建國教授:臺灣的“天然獨”源于對大陸的無知2017-11-03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到臺灣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17-11-03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于3日開幕 首次舉辦人工智能圍棋邀請賽2017-11-01
- 1例1休“修法”擬改14休4 工商界支持、勞團批倒退2017-10-31
- “立委”黃國昌罷免案 臺“中選會”將公布審核結果2017-10-31
- 涉走私近5000萬元冰毒至東京 4臺民眾在日本被逮2017-10-3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