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公共場所普及“救命神器”
地鐵站內設置的AED。
AED,其全稱是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它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除顫器的英文縮寫。作為公共場所的急救設備,在臺灣又被稱作“傻瓜電擊器”。今年5月,臺灣幾家公司聯合捐贈67臺AED設備,讓臺灣桃園機場往返臺北市的31臺地鐵列車,全部安裝上了AED設備。
公共場所全面配置
AED是一臺能夠自動偵測病患心律脈搏,同時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的儀器,由于使用方式相對簡單,開啟設備時會有語音說明使用方式,并有圖示輔助,就像使用“傻瓜相機”一樣簡單,因此,在臺灣被俗稱為“傻瓜電擊器”。AED一般都安裝在明顯的位置,操作簡單便捷,人們在緊急關頭隨處能找到,取下后根據提示就能使用,在最短的黃金時間內,救人于危難之中。
2013年,臺當局修訂了《緊急醫療救護法》,要求在機場、火車站、旅游區等公共場所必須設置AED。同年,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隨之出臺。同時,臺當局還增加了免責條款,規定“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挽救他人之生命,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鼓勵民眾對病患伸出援手。
如今在臺灣,不僅公共場所全面配置AED,而且在酒店、銀行、商場、企業,都能不經意間看到AED。記者居住的公寓大堂墻上,就放置了一臺AED設備,在二樓的健身房,服務員從柜臺里拿出一臺便攜式AED告訴記者,這種便攜式設備更便于對患者施救。
為病患贏得救命時間
據臺灣衛生主管部門統計,心臟病長年高居臺灣人10大死因的第2名,每年約有2萬人在到達醫院前心臟就停止了跳動,平均不到30分鐘就有一人因心跳停止而倒下,而電擊可以使心臟恢復正常心跳。醫學研究指出,如能在一二分鐘內對患者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高達90%,每延遲1分鐘,成功率將遞減7%至10%。AED可為病患贏得黃金5分鐘的救命時間,可謂是“救命神器”。
臺灣中興保全集團作為島內最大的AED建置商,目前已在全臺安裝AED達1.2萬余臺,平均每10萬人使用78臺,其密度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后。據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廣宣室協理湯敦臺介紹,5年前AED在臺灣還是一片空白,2013年全臺AED也不過只有400臺,這幾年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臺各地的AED已達1.8萬臺。
據悉,一臺AED售價約10萬元新臺幣,有關人士呼吁島內熱心公益的企業和個人更多地關注AED的捐贈和設置,這樣才不會因設置密度不足而影響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
臺灣仍有過半人不知AED
今年4月,30歲的黃小姐在臺北一家健身房內使用跑步機時,突然無預警昏迷倒地,店經理見狀立即施予心肺復蘇和AED,電擊后患者于現場恢復自主呼吸,救護人員隨即將其送醫治療。相較于黃小姐,澎湖的一名男士陳先生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去年,陳先生在澎湖縣一家籃球館內打球時突然暈倒,因失去黃金5分鐘搶救時間,導致其送醫不治。
臺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主任顏鴻章表示,心臟停跳的患者有兩類,一種需電擊,約占七八成,其余病患則不需電擊。如果路上有人突然暈倒,先接上AED,機器會自動研判患者是否需要電擊,施救者可依機器研判救人。
然而,長期關注臺灣AED進展的《遠見》雜志,2013年時的調查顯示,只有38.8%的民眾聽說過AED;其今年最新民調顯示,聽說過AED的比率已上升至43.5%,但仍有超過五成的民眾不知AED為何物;而60歲以上的銀發族,逾八成沒聽過AED,更不知道如何操作。(記者 王連偉 文/圖)
責任編輯:陳錦娜
- 公共場所喂奶尷尬依然存在 福州即將大力推行母嬰室建設2017-03-04
- 中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 有望今年公布實施2016-12-02
- 辦理喪事 莆田仙游規定公共場所不得擺放花圈2016-08-17
- 國家衛計委:公共場所母嬰室設置將有國家標準2016-08-03
- 專家聯名呼吁:公共場所全面禁煙2016-06-17
- 如何讓媽媽們在公共場所哺乳時像明星般優雅?2016-06-03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