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業界專家眼中人工智能的今天與明天
新華社臺北7月26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人工智能(AI)時代來襲,你準備好了嗎?“玉山·安永科技論壇”26日在臺北召開,臺灣產學界多名專家會聚一堂展開腦力激蕩,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產業的趨勢與未來。
該論壇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玉山科技協會共同主辦,分多個議題展開。臺灣“工研院”分析師黃仲宏在當天的討論中表示,人工智能發展隨著電腦運算能力提升、辨識技術突破及大數據應用,即將進入新一波浪潮。
他指出,預計到2021年,全球智慧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11年的122億美元成長至336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都將持續成長,而服務型機器人會因庶務人力短缺、智慧家居和醫療照護等需求旺盛而成長更為快速。
多名專家業者表示,人工智能浪潮正以不可逆轉之勢來臨。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分析師黃昶勛認為,人工智能會在商業、醫學等一些服務性行業首先作為人力的輔助有較大發展。
“以后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有更多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運用,AI將會無處不在。”臺灣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蔡瑞煌分析,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在軍事、工業、商業、民生等各領域逐步展開。
不少業者認為,人工智能的投入使用節省了人力成本。“節省人力資源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已經在發生的事,不管是機器人還是AI自動化解決方案,代替了很大一部分人工在做的工作。”安永中國咨詢服務合伙人歐陽偉基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目前有300多個機器人投入使用,可節省600到700名員工的人力成本。
在他看來,未來在財務、人力資源、供應鏈,甚至客服中心的相關作業流程都有機會進行自動化。
至于人工智能能否真正取代人力,業內人士普遍持否定看法。歐陽偉基表示,自動化能釋放人力資源,使之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任務。“人怎樣去做更多能為社會帶來用途而且是機器無法實現的工作,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他說。
黃昶勛呼應他的看法并指出,新技術會取代部分原來的工作,而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人力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怎么管理機器去工作可能會成為一個新課題。
最新《安永成長晴雨表》調查顯示,受訪的高級主管認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崛起,是將來全球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同時也表示市場會因此帶來成長機會。
“不管你喜不喜歡,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臺灣主要工具機制造商、友嘉實業集團總經理馬仁宏說。就人工智能給產業界帶來的新挑戰,他表示,“工業4.0”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轉型,產業、企業都要轉型,把握住契機,提升所在產業的附加值。
蔡瑞煌結合自己的觀察指出,目前正處于人工智能萌芽起飛的“弱AI”時代,以當前軟硬件的發展速度看,不久的將來會進入“強AI”時代,甚至“超AI”時代。“但不管處于哪個時代,作為企業都要思索該如何提升自己,抓住新機遇,這才是所有企業和專業經理人應該做的事情。”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機器人成了新“物種”人類能否控制人工智能?2017-11-03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當盡早啟動2017-11-02
- 人工智能是“助手”還是“對手”?人類工作會被取代嗎2017-11-02
- 人工智能發展到了哪一步 人工智能危機會出現嗎?2017-11-02
- 哈佛大學研發的蜜蜂機器人會游泳了:僅175毫克2017-11-02
- 機器人將搶走人類工作?美調查顯示多數人不相信2017-11-01
- 機器人制造者:未來20年內將有人類與機器人結婚2017-10-31
- 外媒稱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挑大梁:高科技非西方專屬游戲2017-10-30
- 北歐銀行將在未來4年內裁員6000人 削減成本用機器換人!2017-10-28
- 沙特女性機器人“索菲婭”獲沙特國籍2017-10-2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