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優化服務環境 “政策紅包”加速臺企轉型
望著遠處星羅棋布的廠區,臺商曾盛明思緒萬千。在浙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他,如今已扎根這片熱土,親身體會著這里的發展脈動。
自1985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以來,截至2017年一季度,臺商累計在浙江注冊投資8370家企業。浙江已成為大陸與臺灣交流最頻繁、合作最緊密、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
為了讓在浙臺企、臺商更好扎根,浙江力求源源不斷提供陽光雨露。
眼下,浙江正積極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的政務生態系統,堅持“在浙臺商就是浙商”,以“同等待遇、服務優先”當好“店小二”。
身為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曾盛明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給企業帶來了諸多便利,當公司要擴大投資辦理環評、安評等審批手續時,所在街道和政府部門主動上門,真正做到了“媽媽式”服務。
“這幾年,我能明顯感受到浙江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審批程序比以前簡化了很多。”杭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周鮑華說,“原先要跑各個部門辦十多個章,現在集中辦公,只需要蓋三五個圖章就夠了。”
除了政策扶助,資金“解渴”亦不可少。比如,浙江專門出臺《關于推進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臺資企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
走進“金豐”位于浙江鎮海的廠區,車間墻上、設備上處處可見張貼的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作業程序、設備說明書、視頻等資料都一目了然。
曾盛明告訴記者,“近年來,大陸提出‘中國制造2025’,寧波市鎮海區政府也積極幫助我們實現信息化轉型。幾年來,企業共拿到政府相關補助和獎勵近70萬元人民幣,超過了企業在信息化設備上的總投入。”
在浙江經商近10年的臺商楊啟暉表示,如今,對于傳統制造領域的臺企來說,依靠低廉的土地、人力和環境成本獲利的“舊模式”正面臨挑戰。“不過,幸運的是,在轉型升級的陣痛中,我們收到了杭州政府發出的稅收獎勵、租金補貼等各類‘紅包’,感覺非常暖心。”
“潤物細無聲”的服務政策,正為臺企發展保駕護航。周鮑華表示,浙江優化服務環境的同時,也加強了臺商與大陸產業融合的信心。“未來我們將更好地融入到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浪潮中,與之形成良性循環。”(李佳赟)
責任編輯:楊林宇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全國率先通過考核2017-11-10
- 臺媒:企業家峰會為兩岸關系開啟機會之窗2017-11-08
- 賴清德重申“修法”兼顧勞資權益 “綠委”酸:太理想2017-10-31
- 神鋼丑聞讓日本制造“失神” 東窗事發還公然抵賴2017-10-29
- 臺灣前十大企業風險結果出爐 競爭加劇位居首位2017-10-27
- 力爭盡速解決“五缺”問題 賴清德最快月底親自說明2017-10-23
- 福州持續發力改善民生補齊短板 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2017-10-16
- 福建省發布家居和商場兩項保潔服務標準2017-10-15
- 福建省出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意見2017-10-14
- 福建:企業訴求“直通必達” 政府承諾“馬上就辦”2017-10-1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