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查:臺灣退休族“財務自由度”不及格
新華社臺北8月2日電(記者何自力潘麗君)由臺灣《遠見雜志》等共同發起的《2017臺灣退休幸福指數大調查》2日公布。調查發現,退休幸福指數僅65.6分,其中“財務自由度”為不及格。臺灣退休族資金缺口大,平均達420.3萬元(新臺幣,下同)。
這項《2017臺灣退休幸福指數大調查》,從財務、健康與生活三方面的自由度,來解析臺灣退休族是否過著有品質的退休生活。調查對象是55歲以上的已退休民眾,共完成1200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健康自由度分數最高、有73.2分;其次是生活自由度的66.5分;最低則是財務自由度59.2分。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對于臺灣退休族財務不及格并不意外。她認為過度依賴、理財觀念偏差、輕忽退休金缺口是三大盲點。尤其是女性較高比率依賴配偶與子女;而年紀愈大者因為醫療花費愈高,其財務自由度也愈低。
調查發現,財務自由度高(70分以上)的族群中有58.6%,健康自由度(80分以上)也屬高分族群。而財務自由度得低分者(49分以下),高達58.5%的人,健康自由度也低(69分以下)。進一步交叉分析,非常快樂者有47.3%享有高度的財務自由度;反觀非常不快樂者有高達72.4%,其財務屬于低分族群。
調查發現,高比例的退休族根本就“不理財”,不論是在退休前或后。被問到“退休前進行的理財方式”(可復選),最多比率(54.4%)是“儲蓄/儲蓄型保險”;其次是28.7%的“股票/基金”。第三名竟然是“都沒有”達25.6%。近半的退休族表示退休后沒有理財,甚至未曾主動調整儲蓄策略。
退休后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哪里?可復選的前五名分別為:“自己的儲蓄/儲蓄型保險”、“政府發放的老年年金/老農年金/‘榮民’等津貼”、“工作收入/兼差”、“子女提供的奉養金”與“政府或私人企業退休金(月領)”。
在被問到“退休后的經濟來源足不足夠負擔日常生活支出”,有過半表示“足夠”,只約28%表示不足夠。再問“退休后的經濟來源足不足夠負擔一輩子的生活”,覺得不足夠或非常不足的人增加到43%。
臺灣平均壽命已達80.2歲,平均退休年齡卻不到60歲。依每月開支、年通膨率與平均退休余命來計算,退休后至少得準備20年的財務。
過半退休族有遺憾,“沒有好好理財”“沒有照顧好自己,導致健康不佳比預期早退休”“很希望重返職場”為三大憾事。
責任編輯:楊林宇
- 一臺灣旅行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遭持槍歹徒搶劫2017-11-07
- 福建非遺傳承人赴臺交流側記:茶香漆藝舞詠春2017-11-03
- 龐建國教授:臺灣的“天然獨”源于對大陸的無知2017-11-03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到臺灣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17-11-03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于3日開幕 首次舉辦人工智能圍棋邀請賽2017-11-01
- 1例1休“修法”擬改14休4 工商界支持、勞團批倒退2017-10-31
- “立委”黃國昌罷免案 臺“中選會”將公布審核結果2017-10-31
- 涉走私近5000萬元冰毒至東京 4臺民眾在日本被逮2017-10-31
- 報告顯示:2019年起臺灣出生人口恐比死亡人口少2017-10-31
- 國民黨籍“立委”江啟臣宣布參選臺中市長選舉2017-10-3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