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3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臺北動物園4日透露,大陸贈臺雌性大熊貓“圓圓”2日已達到發情高峰,動物園方面分別在1日下午、 2日上午及3日清晨為“圓圓”進行人工授精,希望能夠把握住一年一度的最佳繁殖時機。
據臺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介紹,從2月18日開始,保育員觀察到“圓圓”進入發情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動物園從各項行為指標及荷爾蒙指數等專業數值研判,“圓圓”于3月2日達到發情高峰。
為把握最佳繁殖期,動物園大熊貓繁殖工作小組1日下午先以冷凍精液,完成第1次人工授精,并在2日上午采得贈臺雄性大熊貓“團團”1.2ml的精液,同時為“圓圓”注入部分稀釋新鮮精液;在推估出“圓圓”排卵的黃金期后,再于3日清晨為“圓圓”進行第3次人工授精。
這次為“團團”和“圓圓”繁殖服務的“紅娘群”包括保育員、獸醫師及多位專家,其中來自四川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家周應敏特別提供大熊貓繁殖非常寶貴的實務經驗,兩岸專家一同為把握一年一度的大熊貓黃金繁殖期而努力。
目前“團團”的體重為119公斤,“圓圓”的體重為110公斤。在最近的臺灣4天連假中,動物園每日涌入近4萬名游客,大熊貓館仍是最受歡迎的館舍之一。
曹先紹表示,很多眼尖的游客或許已經發現,大熊貓館最近幾天常常都只有“團團”和“圓圓”的孩子、可愛的“圓仔”獨挑大梁。這是為了“團團”和“圓圓”的終身大事著想,動物園配合“圓圓”的荷爾蒙指數與行為樣態,機動調整大貓熊個體的活動地點。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于2008年12月赴臺,次年的農歷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2013年7月,“圓圓”產下首只幼崽“圓仔”。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巴斯“故居”有望年內完成修復升級2019-03-22
- 為大熊貓繁殖做準備 日本上野動物園調整熊貓展出方針2019-03-08
- 成都動物園:大熊貓“婭婭”將告別游客 不再對外展出2019-03-07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網友:“內憂外患”不斷夾攻 蔡英文處境相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