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中美角力升級之際,蔡英文“緊抱美國大腿”,試圖用美國的支持來對抗大陸壓力,為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找靠山。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系”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系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系”,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臺灣“外交部”25日高調發布新聞稿稱,在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后,決定將(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以下簡稱北協)”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聯合報》26日稱,臺美“斷交”后,美國成立“美國在臺協會”,臺方也相應成立“北協”,由其在美國設立駐華盛頓的代表處以及其他12個城市的辦事處,負責雙方關系。臺“外交部”稱,今年適逢“與臺灣關系法”立法40周年,臺處理對美事務的機構獲得新名稱,象征“臺美關系緊密,互信良好,意義非凡”。
蔡英文隨即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當年有特殊的時空背景,所以用‘北美’代替美國,凸顯臺灣外交處境困難;如今經過臺美不斷協調及共同努力終于改名,能切實反映實質業務。”“這是我們第一次把‘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事務機構名稱,象征了臺美關系緊密,存在良好的互信”。
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后,“美國在臺協會”隨即分享了蔡英文的發文,并附上三個握手的圖示,還將這篇帖文置頂。聯合新聞網稱,美國國務院以不具名官員的名義回復臺媒電郵詢問時稱,“‘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更能反映協調美國相關事務的角色”,但該發言人重申,美國依據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與臺灣關系法”的一中政策,并未改變。
臺“外交部”在宣布“北協”改名的同時,還在新聞稿最后一段附上了一段有關臺“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日前在美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等官員會面的文字。臺“外交部”稱,這是“臺美斷交后雙方國安高層首長首度會晤”。臺當局還借“涉外人士”的名義向島內媒體透露,李大維此行和美方官員一起與臺灣太平洋“邦交國”帕勞、馬紹爾群島的官員見面,“這也是首次有臺美官員共同與我邦交國官員見面”。
對此,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稱,“美國政府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在過去一段時期,無論在國防安全或國際參與,美國政府都給予臺灣強有力的支持。而美國會部門和政策機構所展現對臺灣的支持,更是達到一個新高點”。
26日,臺“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大贊蔡英文就任以來的“外交成績單”。他稱,美國已經通過“臺灣旅行法”“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臺灣保證法”和“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四大“友臺法案”,如今這些“重大突破”顯示臺美彼此的互信與合作達到“最佳的時刻”。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蔡英文上臺3年竟還這樣想 吳子嘉:2020年沒戲了2019-05-27
- 臺灣學者驚爆:蔡英文、賴清德都可能脫黨參選2019-05-27
- 蔡英文初選“出老千”? 賴清德:這是民進黨的災難2019-05-2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為何突然要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郭臺銘回應2019-05-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