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新網福州6月28日電 (記者 林春茵)“少兒美展作品映射當代社會及兩岸關系,是與成人社會的一種對話。”策展人、云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負責人周櫻28日在福建省美術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線下舉辦美展困難重重,但是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仍然如期而至,并將于7月將走進臺灣高雄,是因為兩岸業界的共識——兩岸的美育,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對話。

      藝術力量“賦彩”當地文化保存

      福建福州市舉辦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首展,原計劃6月28日落幕,因呼聲太盛,再繼續展出兩個星期。本次展覽由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臺灣中華文創發展協會、云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福建省美術館等兩岸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廈門市海滄區文聯協辦。

      是展緣起于2008年汶川地震援助。周櫻和朋友們發起關懷災區兒的美術教育援助,發起“小海豚”公益藝術行動。

      “當時,對汶川文化教育類的援建很少,有人質疑,你們這個沒有什么用。”周櫻笑說,這群畫家、音樂工作者和人文工作者確實不是帶著很多錢和糧食去的,“我們是帶著藝術的力量,一點一點地做,最初旨在用藝術教育幫助兒童災后心靈康復,后來催動孩子、老師去認知母體文化,做當地文化的保存。”

      2009年,首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開展。周櫻邀請四川災區少年和臺灣學子共同在廈門研習。音樂、色彩,牽引孩子們步入療愈,他們的畫作流露出“廢墟上流露的微笑,在災難面前的勇敢無畏”。

      伴隨著兩岸少兒美展持續“對畫”,跨越海峽的人文關懷項目輻射越來越廣。關注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原‘知’原味”、幫助盲童的“藝術無障礙”、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蒲公英行動”……兩岸有超過70所學校受益于這些美育援助項目。

      “美育”推動下,苗族剪紙和草編、土家族樹皮畫,云南巖彩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臺南臺東、川藏甘寧的鄉土題材得到挖掘。“很多地方一開始會覺得自己落后,文化沒有價值,漸漸地,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豐富又燦爛。”

      在大陸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美育喚起的“民族文化自信”為地區發展“賦彩”“賦能”。周櫻坦言,過去不少地區因現代化沖擊、村民外出務工而出現傳統文化斷層,近年來有些地區已將美育作為契機,以文創概念或藝術作品作為經濟發展風口,“我們樂觀其成”。

      周櫻說,身處這個時代,我們有責任堅持正確的事,并讓人為的錯誤盡量減少;身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使命,為我們和我們的后代去努力創造一個更有道德、更公正、更有品格的未來。

      兩岸“對畫”觀照民族文化多樣性

      周櫻是專業策展人,長居香港,每年奔波于廈門、北京和臺灣,持續舉辦這么大規模的展,是什么令她如此堅持?

      周櫻坦言,一路走來的初衷很簡單:兩岸藝術家們都覺得,有了這個展,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偏遠民族地區的教育文化發展,很多邊遠山區的孩子可以展現他們的想法和天分,“藝術給予心靈力量,彌足珍貴”。

      少兒美展的意義,在于提供平臺,聯結各地區“最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實踐。周櫻認為,這十余年美育工作,對兩岸少兒美術發展是有所推動的。

      臺灣北部、南部和東部,都有一定數量作品參展,苗栗、花蓮、蘭嶼的少數民族習俗,盡入畫中,臺灣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大陸的美育也得到長足進步,比如福建龍巖的版畫作品,題材和表現手法趨于豐富,“已經形成文化層次”。

      周櫻也慣于把兩岸作品并列,相互參照對話,令觀展者感受兩岸文化“參差多元,美美與共”。

      于是在是展中,可以看到14歲的臺灣新北小畫家葉芷寧所繪的豐魚祭、11歲的臺灣小朋友謝秉叡所繪的廟會,福建“客家游大龍”和北京大鼓等畫風不同,材質各異,卻以“傳統習俗”主題并陳一隅。有觀眾在現場受訪表示,感知到兩岸傳統文化多樣化共存,小朋友以藝術介紹家鄉,這份熱愛和美的眼光令人感動。

      周櫻笑說,就是要從300余幅入選作品中梳理邏輯和結構,“令觀眾‘看見’畫家之用心”。而過去10年間,該展已累計收到畫作逾20萬份,展出50場次,觀展人數超過百萬人次。

      記者看到,設于福建省美術館的展廳里,熱愛藝術的孩子們戴著口罩在臨摹自己喜愛的畫作。周櫻時常化身講解員,為群涌而至的觀眾講述每一幅畫作的由來和特色,她的藝術眼光和對公共事件的批判性看法,成為是展一個獨到的風景線。

      周櫻在社交媒體上感慨道,看著稚嫩認真的孩子們,聯想到最近與孩子有關的公共事件,強烈地希望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無論在教育形式和成長安全上,都需再加強維護和落實推動。

      美展作品擴大華人圈影響

      每屆大展都特別邀請兩岸藝術家參與,“引領、傳承文脈”。臺灣不少知名畫家曾現身該展,今年則主邀大陸版畫家于承佑。他的一幅白玉蘭繁花壓樹的黑白版畫,在周櫻解讀中,“道盡疫情中生命悄然離去的悵然和悲慟”;另一幅闖入現代建筑的麋鹿,則提醒觀者“思索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友好相處”。這為以“兒童畫”為主體的畫展奠基下深刻的人文關懷。

      如今,該展成為兩岸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一項少兒美術交流活動,影響力在華人圈逐漸擴大。不僅港澳地區連續多年參與,近年更有馬來西亞百余幅首次投稿,帶來更多元的文化體驗,與各地少兒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美育交流。

      美展由是增添馬來西亞的巴沙文化。周櫻所激賞的一幅馬來西亞畫作中,“人物”穿越田園、叢林及都市,遭遇諸多意象,周櫻認為,“一如成長中面對的友愛、自由等價值觀念選擇。”

      周櫻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文脈同源,因不同歷史背景的影響,在地域、歷史、文化、教育上產生異同,這些體現在孩子身上產生了有趣的鏡像折射。“對于少兒來說,繪畫是時代與世事、生活與情感的直觀反應,孩子們的眼和心就是我們身邊隨處都在的鏡子。”

      周櫻說,少兒畫作生動反映出該地區社會生態的大部分狀況,作為持續11年、有著最廣泛華人地區少兒參與的創作和展覽,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就是這些不同的折射所組成的多棱萬花筒,由此展開的更是與社會、與當代、與未來的持續對話”。

      中新網記者關注到,少兒美展舉辦這十余年來,周櫻的一段引言一再被提及:“大陸和臺灣,在地域的兩岸;孩子和成人,在光陰的兩岸。無論地域還是光陰的兩岸,都存在著自我之外的他者,都需要我們以智慧和慈悲去了解和穿越。”

      “這個大展用藝術陪伴不同地區孩子成長。”周櫻說,海峽阻隔,更需要“對畫”。(完)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