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環球時報記者 黃蘭嵐】“小明”(第一類指臺灣人在大陸地區生的小孩、但12歲前未申請臺灣籍;第二類“小明”指臺灣人的大陸籍配偶之前婚姻所生子女)具有臺灣合法居留身份,已在臺生活就學多年,只因沒有當地身份證,在疫情期間就成了民進黨當局冷血政策下的犧牲品。自1月25日起,春節期間隨父母到大陸探親的“小明”們被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由禁止回臺,數百家庭因此被分隔兩岸數月。

       “骨肉分離的感覺太痛了”

      大陸疫情早已趨緩,臺當局也已部分允許外籍人士入境,向美國等疫情嚴重地區敞開大門,唯獨“小明”們仍遲遲無法回臺與父母團聚。為讓孩子早日回家,部分留臺的“小明”父母組成“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多次奔走陳情,要求當局盡快放“小明”回家,勿將無辜的孩子作為政治操縱的籌碼。

      “骨肉分離的感覺太痛了”,葉女士回想起跟其他“自救會”家長一起跪在臺灣“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門口陳情的場景,忍不住掉淚。葉女士祖籍福建,十幾年前與臺灣人再婚,隨后與前夫所生的孩子小圓(化名)一起到臺北生活。今年春節,一家人回福建老家過年,之后因臺當局宣布無臺灣身份證者不得回臺,小圓被一個人留在了福建,只能通過視頻上臺灣學校的課,學習質量大幅下降,高三畢業典禮也無奈缺席。對孩子的思念與擔憂讓葉女士整夜難以入睡,“端午節吃團圓飯時,我打開視頻和他通話,剛看到他的臉就忍不住哭了,只能趕緊掛斷,騙他說信號不太好”,葉女士說,小圓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平時就連想家也不敢講,怕讓媽媽知道了擔心,“但現在他一個人在大陸生活,我又怎么放心得下?”

      為了早日與孩子團圓,葉女士幾乎參加了“自救會”的每一次陳情活動。她告訴《環球時報》,她跟其他“小明”家長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東奔西跑,甚至對某些官員下跪求情,卻從未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回應。“(下跪陳情)那天回來,我看到相關新聞,眼淚就沒有停過。那種無助你知道嗎?我這樣(好強)的人,居然還有這個‘榮幸’去給別人下跪,僅僅是為了團圓……”

      面對“小明”父母的眼淚、呼喊甚至屈辱哀求,臺官員的無動于衷讓葉女士憤懣不已,怒斥當局打著防疫的幌子針對陸配子女,為政治陰謀背棄人道主義。她說,“民進黨難道沒有家人、沒有孩子嗎?每天就為了選票搞這搞那,一點同理心都沒有!”

        搞“口罩外交”是莫大的諷刺

      據不完全統計,因臺灣歧視性政策造成兩岸分居的“小明”家庭有400多個。臺灣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春鶯向《環球時報》表示,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為借口阻止“小明”入臺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外籍人士都能來,唯獨限制陸配子女入境,這是赤裸裸的區別對待”。而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自本月16日起開放兩歲以下“小明”入臺,在徐春鶯眼中更是極為錯誤的敷衍。據她了解,400多個家庭中兩歲以下的“小明”或許還不到10個,民進黨的這個口子開得毫無誠意,“更何況,兩歲以上的孩子就不需要父母照顧了嗎?他們的權利為什么得不到保障?”

      臺灣人劉先生的孩子小愛(化名)今年還不到3歲,因為不屬于“兩歲以下”范疇,迄今仍和媽媽一起留在上海,劉先生不得已一人回臺工作。他數次向陸委會和“移民署”等機構反映情況,但“他們推來推去,信件之類的從不回”。劉先生對《環球時報》直言,民進黨當局此舉是在甩鍋大陸,通過把大陸渲染成疫情的“罪魁禍首”,并禁止陸配子女入臺,意圖在民眾中煽動“仇陸感”,“很明顯,禁止小明回臺根本不是防疫,而是他們政治操作的一部分”。

      對于臺當局污蔑大陸疫情信息不透明的戲碼,劉先生也極為不齒。他表示,疫情期間和家人在上海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深感大陸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嚴格又扎實,且3月底后明顯好轉,“根本不像綠媒和陳時中(臺‘衛福部部長’)說的那樣”。他說,即使當局真對這400多個孩子不放心,大可要求他們入臺時做核酸檢測,再進行14天隔離,完全沒必要徹底拒之門外,“臺灣檢疫能力有那么差嗎,400人的檢測量都顧不過來?明明就是不愿意讓小明回來”。

      更讓“小明”家庭感到可笑的是,在冷血地阻止陸配子女回臺團圓的同時,民進黨當局竟在國際舞臺上躥下跳,把臺灣描述成一個幫助世界抗疫的英雄角色,到處搞“口罩外交”,呼喊“關愛”與“人權”等口號。徐春鶯認為,這些舉動對比無視“小明”家長與子女的分離之痛,簡直是莫大的諷刺。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告訴《環球時報》,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阻撓、刁難大陸臺商、陸生、陸配及其子女返臺,就是想升級對抗,圖謀兩岸脫鉤,“與此同時,民進黨卻借疫情擴展國際空間,要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放寬外國人入境限制,百般討好反華勢力”。

        給“小明”上了珍貴一課

      為了不讓孩子一人滯留大陸,“小明”家長常先生帶著孩子一起住在老家黑龍江。他在臺灣的工作因此受到影響,只能辭職。常先生的臺灣妻子則留在臺南照顧老人,一家人已分離數月。常先生感慨道,像他這樣夫妻分居半年之久的大有人在,許多人因為團聚之日遙遙無期而感到焦慮,更有年幼孩子的父母表達著撕心裂肺的牽掛,令人分外揪心。“作為一個父親,我很想問問臺灣,你們所講的‘人權’‘民主’到底是什么?”常先生認為,蔡當局所謂的“以防疫為重”都是假話,為其政治目的人為造成骨肉分離,殘忍地給兩岸家人套上枷鎖,毫無人性可言。

      眼下,“小明”回臺仍沒有進展。不過,常先生認為這次的疫情以及臺當局的舉動,倒是給兒子上了非常珍貴的一課。他告訴《環球時報》,孩子已對臺當局充滿抗拒,不太愿意回臺灣。他回憶起某一天,兒子在網課作業里提及臺灣時寫了這樣一句話:“這個睜眼說瞎話的地方,回不回去無所謂了。”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GT7 屏幕參數:邊框比iPhone 16 P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