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正式啟動。本屆活動以“兩岸同心圓,筑夢大灣區”為主題,聚焦廣東省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機遇與前景等話題。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廣州訊 (記者 高旭 吳怡)日前,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李志堅就“十四五”規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臺灣產業升級與大灣區合作生態打造等熱點議題接受了中國臺灣網記者采訪。
“十四五”規劃:指明新方向,圈劃新賽道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編制“十四五”規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的準備之年。粵港澳大灣區過去是“從外向內”格局的引領者、開拓者,在未來“從內向外”的新發展格局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李志堅表示,“十四五”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比如創新驅動,怎么樣真真正正以創新為引領,特別是在工業軟件芯片等關鍵技術上,怎么樣發揮和突破,怎樣引領產業的轉型升級,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覺得(“十四五”規劃)在這個方面指導意義很大”,李志堅指出,特別是要回歸制造業,無論對廣東省還是廣州市來說,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第三個科技創新走廊,跟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形成互動,是未來建設的重中之重。
另外,如人工智能現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產業區的打造,都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賽道。
RCEP:占據新高地,打造新生態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標志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李志堅表示,RCEP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的灣區,是一個很成功的邁進。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一國兩制”優勢,是改革開放的新高地,RCEP的簽署將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層級,推動與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要素的流動。
李志堅認為,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重點采訪的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在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將會獲得極大助力。“因為珠三角轉型升級的一個重點,就是制造業如何同科技人才、技術、資本有機的結合起來,打造產業創新的生態。”
李志堅表示,在這方面需要更多著眼于國際分工,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分工體系當中,從而構建起產業的創新生態。這其中也包含了沒有加入RCEP的臺灣地區。
臺商臺企:融入大灣區建設,提升全球競爭力
對于臺灣地區沒有加入到RCEP,李志堅坦言,這會讓臺灣地區在未來市場開拓、人員流動、技術出口等各方面,受到一定影響;另外通關成本等方面,也有可能削弱臺商優勢。但如果臺資臺企能夠在大陸投資建廠,一樣可以享受到跟本地企業同等的待遇。李志堅表示,這將大大助力臺資臺企的轉型升級。
李志堅同時提到,臺商臺企可通過網上廣交會、直播電商等渠道,打通外循環,拿到更多訂單;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廣東規模龐大的內需市場,加入內循環。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一國兩制”提供的制度優勢,九大城市之間特色鮮明,分工得當。李志堅表示,比如香港航運金融一流,國際化程度很高,可以聯通全球資源;深圳的科技創新實力強勁;廣州商貿業、傳統制造業很強。如果臺商臺企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找準自身定位,加強合作,就會形成一個更好的合作生態,獲得全球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新冠首見!確診臺商病重插管 搭醫療專機自迦納返臺2020-11-23
- 臺商呼吁建兩岸商務綠色通道 王金平表態支持2020-11-06
- 第二屆臺商發展論壇在陜西銅川舉行2020-10-3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媒:高雄兵工廠發生爆炸原因系鋁粉閃燃,爆2020-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