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泛黃的信封已有破損,亟待保護。(陳小陽 攝)

      泉州晚報訊 (記者許文龍 莊建平 黃璧嬌)昨日,記者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獲悉,該館收到一份從臺灣新北市寄來的特殊郵件,內含36封大陸民眾寄給臺灣親友的兩岸家書。這是該館2019年5月啟動“征集海峽兩岸往來書信”活動以來,首次收到從臺灣島內直接郵寄至大陸的兩岸家書。

      “爸爸,您明年一定要回來和家人共度春節……”“姨夫,春節在即,是否考慮回大陸過節,外甥在家恭候,并翹首相望……”經統計,這36封首次向公眾公開展示的信件,是1947年至2001年期間,從福建、江西、湖南、重慶、上海、江蘇、河南、吉林等地寄往臺灣的。泛黃的紙張訴說著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割舍不斷的鄉情、親情、愛情、友情。

      “這些信件是我一個朋友收藏的,聽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在征集兩岸家書,他就委托我捐贈。”信件捐贈者、來自臺灣新北市的洪浩然、余桂琴伉儷說,拿到信件后他們第一時間通過郵局寄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家書,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海峽兩岸發展變遷、經濟文化交流,承載了同胞企盼祖國統一、親人團聚的殷殷心愿。如今,手寫書信愈加珍貴,且因社會變遷和人員遷徙,散落在民間的兩岸家書,面臨著散佚或毀壞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福建泉州是臺灣同胞重要祖籍地,兩地經濟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為進一步挖掘和豐富兩岸歷史文獻資料,兩年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正式面向海內外征集兩岸同胞、海外僑胞涉臺家庭往來信件。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往來兩岸的1942份信件、明信片,通信時間主要集中在1920年至1940年和1977年至2015年兩個時間段,主題涉及思鄉心切、生死離別、教育支持、家鄉建設、眾生百相等,信件的主人公有臺灣老兵、在臺鄉賢、居住在祖國大陸的臺胞臺屬等。

      “家書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佐證。”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表示,臺灣從清代至日據時期,兩岸親人信件往來從未間斷。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臺灣與祖國大陸仍然鴻雁不斷,信件經由中國香港、東南亞國家、美國等第三地郵局或通過僑胞輾轉傳遞。1987年,兩岸恢復正常通郵后,信件聯系逐年遞增,人員往來日益熱絡。在溝通信息、表達情感的瑣碎文字中,家書亦包含了個人經歷、家庭狀況、社會風云等豐富信息,折射時代印記。家書是承托兩岸同胞家族親緣的重要載體,更是研究兩岸家族史、移民史、民俗民風的重要史料。

      36封家書里的兩岸濃情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小心翼翼地拆開這些家書的信封,猶如打開一段塵封的歲月。(閩臺緣 供圖)

      “這是我們館自2019年啟動‘征集海峽兩岸往來書信’后,首次從臺灣島內寄過來的兩岸家書。”昨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指著桌上剛收到的36封兩岸家書興奮地說。這些信是1947年至2001年期間大陸多個地方寄往臺灣的家書,其中有弟弟寄給哥哥、兒子寄給父親、外甥寄給舅舅、侄兒寄給叔叔、學生寄給老師、朋友寄給朋友……均為首次向公眾公開展示。紙短情綿長,家書抵萬金。樸實的語言,讓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本報記者 許文龍 莊建平 黃璧嬌 實習生 葉柳琨 劉鴻霖/文 本報記者 陳小陽/圖(除署名外)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信件成為兩岸親人聯系的重要渠道

      父子情 子盼父歸來 共度團圓節

      “爸爸,聽說您身體全身酸痛、兩手發麻,請一定要到醫院去看病,保重好身體。您身體不好,就不要去上班,在家里休息。我現在感到很痛苦,不能到您身邊照顧您。我這個做兒子的真沒用,請爸爸原諒……”這是一封1991年2月23日從江西永豐縣寄往臺灣臺北市的家書,寄信人名叫鐘金根,收信人是他身居臺灣的父親鐘國興。

      鐘金根得知父親生病,萬分焦急,細致囑咐,并對自己不能在父親身邊盡孝感到痛苦。此外,他還告知父親家里準備籌錢蓋房子,并熱烈期盼父親來年春節能回大陸與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節。

      在這批信件中,共有6封是鐘金根寫給父親鐘國興的信,時間從1991年2月至1992年12月。在1991年10月的信中,鐘金根告訴父親家中房子已建好,同時關心父親身體狀況,表達了全家人對父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從信中可知,父親鐘國興經常給老家親人匯錢、寄藥,還準備在返鄉探親時,從臺灣為兒媳和孫子們購買衣物。1992年5月的信中,當鐘金根得知父親當年無法回鄉與家人一起過中秋節時,亦失望不已。聽說父親在臺灣再婚,他十分欣喜,希望父親能帶著臺灣的妻子一起回鄉看看。

      接下來的信中,鐘金根反復詢問父親是否能在中秋節回家團聚,并準備到機場迎接父親。同時,他還從大陸給父親寄去相關藥物,關心其身體健康。“如果這些藥能把你的病治好,我會十分高興。”字里行間,透露出孝順和思念之情。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信中飽含對親人的思念

      兄弟情 弟與兄商議 為亡母立碑

      這些信中,有三封信是1997年至1998年,河南臨潁縣人邰海科寄給身居臺灣臺北市的四哥邰學海。“我謹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告訴哥嫂,咱娘于1997年2月15日夜間10點25分停止呼吸,與我們永別了!母親享年107歲,逝世時面容安詳。”在1997年2月的信中,邰海科告知四哥母親去世的消息,詳述為母親熱鬧舉辦葬禮的細節,讓哥嫂不要過于悲痛,節哀保重身體。

      此后的信中,邰海科為自己孩子私自寫信向四哥要錢一事道歉。“孩子幼稚、魯莽,做事腦子一熱,不加思考,開口向你要錢。希望哥嫂能原諒。”他直言,如今家里條件越來越好,算得上豐衣足食,生活上沒什么困難。

      他還通過信件與四哥商量為亡母立碑事宜,希望四哥能將在臺親屬名字告知,方便立碑時刻上他們的名字。“你信上講,立碑時你們可能回不來,我完全理解。哥嫂年邁,體弱多病,不求你們回來,只希望二位多保重身體,多活上幾年。”他在信中說,家族子孫都走光明正道,村里人對他們整個家族評價很高,讓哥嫂一切放心。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得知臺灣地震,大陸親友心急如焚。

      舅甥情 聽聞大地震 甥憂舅安危

      兩岸家書中,亦可窺見特定歷史事件中,兩岸親人之間令人動容的親情。

      1999年9月21日,臺灣南投縣發生20世紀末臺灣最大的地震,震級為里氏7.6級,震源深度8公里,給臺灣民眾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當時,上海人桂美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身在臺灣的舅父崔云鵬一家人。“剛得知臺灣地震時,我趕快去鳳雙路拿了地址給您打電話,誰知您處電報號碼不對,是空號。”她在地震幾天后寫給舅父信中這樣寫道,流露出對親人安全的擔憂及聯系不上親人的心急如焚。

      在寫信之前,桂美還嘗試過發送特快專遞信件,可惜不知是何原因被退回。之后,她又輾轉打聽到一個朋友的親戚在臺北,想請他到舅父住處一探究竟,但因對方搬家不方便,只好作罷。“他告知我臺北只是震塌了一座賓館,其他損失不大,我才稍微安心一些。那還是寄信吧,不知道這次是否還會被退回。”信的內容顯示她仍心懷忐忑,希望早日收到舅父平安的消息。

      文末,她不忘告知舅父,家中一切都好,只是母親住院,擔心舅父安全,容易胡思亂想。希望舅父趕緊“來信報平安,讓家人放心”。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部分信紙被水浸泡,字跡變得模糊。

      叔侄情 贊助學雜費 助后輩成才

      1997年3月,一封從福建光澤縣寄往臺灣臺北的信中,共有兩張信紙,寫信者分別為笑雯和徐欽麟,收信人為二人在臺灣的叔叔張士儒。

      “叔在信中說要匯錢來負擔飚、驥讀書費用,您用養老金幫忙培養孩子,我心里過意不去。我經常教導他們要節儉,不能亂花錢。孩子們也深深懂得五叔公的愛心,他們永遠會銘記。”笑雯在信中十分感激五叔資助家中孩子上學,同時坦言自己患上頭痛等疾病,希望叔叔回鄉時能幫她帶點藥物。

      從徐欽麟信中可以看出,五叔資助過大陸不少親人。“我們更是受益匪淺,又未能好好報答孝敬您,深感慚愧。”信中,他十分體會叔叔艱難,讓叔叔務必照顧好自己身體,并將積蓄留著,不用一直操心老家親友。

      1993年5月,吉林省海亮寫給臺灣臺北伯父胡志祥的信中寫道,他收到伯父的1000元匯款,資助他完成學業,令他十分感動。他立志更加勤奮學習,不辜負伯父期望,同時也讓伯父“不必再為我們這邊的人操心”。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掃描信件

      朋友情 老友情誼真 佳節遙祝好

      “蘭川老弟:我有幸和您一同進入新世紀,欣逢第一個春節,謹祝闔府康寧、健康長壽!周奮行、周逸華鞠躬!”2000年臘月二十四,一封由江蘇揚州寄往臺灣臺北的信箋上僅此寥寥數語,信封及信紙上均用繁體字書寫,可見寄件人之用心。

      當年10月,周奮行再次給徐蘭川去信,從信中內容判斷,兩人為十分要好的朋友,并且在大陸擁有諸多共同好友。信中,周奮行告知徐蘭川另一位共同好友時哲過生日時,時哲的子女在江蘇鎮江一酒樓訂五桌宴席為其過生日一事。“生日宴上,五代同堂氣氛熱烈喜慶,時哲說心中充滿歡悅,并說蘭川老弟提過‘蟹黃湯包’,可惜人在臺灣不能請來非常遺憾。”言語間,周奮行感慨大家幾十年友情歷經世事滄桑,如今還能有幸通信互相關心,實屬不易。

      “我雖未能參加此次時哲兄盛宴,著實為他高興了好多天,夢縈魂牽幻想融入‘宴春壽筵’,共同舉杯為他祝壽情景。少年迄今與時哲同學、共事全部過程,時時盤旋在腦海中……”由此可見周奮行與眾人的友誼情深。“中秋、重陽佳節中,思念蘭川老弟,特寫信向蘭川老弟和尊夫人及闔府上下請安!”

      師生情 學生問師安 迷茫求解答

      這批信中,最早的一封是1947年,身在江蘇南京的學生楊佐寫給遠赴臺灣的老師宗亮東的信。據考證,宗亮東是江蘇省宜興人,獲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碩士,曾任麗江師范學校校長,1946年應邀前往臺灣師范大學執教。楊佐是宗亮東在麗江師范學校任校長時的學生。

      寫信時,楊佐剛好參加完期末考試,心情十分輕松。信中,他告知宗亮東關于張惜珍、胡汝英等同學的近況,“望校長不必太擔心”,同時匯報自己所學專業及學校概況。“求學問不在學校環境、設備,主要在自己。”由于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令他有些寢食難安,并向宗亮東尋求方法建議。信中,他還向宗亮東匯報了當時昆明的政治、經濟動向,同時詢問如何申請生活補助金等事宜。“在昆明時,校長曾幫我們成功申領生活補助金,這是您花多少血汗換來的,不知現在怎樣才能領到?”寥寥幾筆,宗亮東任校長時,為學生奔走的身影躍然紙上。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一同研究信件(閩臺緣 供圖)

      一份臺灣寄來的特殊郵件 36封家書講述親情故事

      從臺灣寄來的郵件,帶來了珍貴的兩岸家書。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的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