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2月19日電(記者鄧倩倩)17日至19日,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兩岸智庫論壇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舉辦。論壇以“根與未來同守望——文化促融 智庫先行”為主題,邀請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共1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參會。
作為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的子活動,本屆兩岸智庫論壇圍繞“當前兩岸文化交流的困境和出路”“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兩岸青年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與實踐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兩岸青年的新機遇和新路徑”等議題,廣泛進行思想交流、理論研討。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通過視頻致辭表示,該校正在做種種努力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與歷史的有關課程,希望能夠導正臺灣年輕人在文化和歷史觀點上的誤差。他呼吁,從政治和文化兩路并進,讓兩岸共同發揮中國人的智慧,在兩岸平等以及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通向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當文化交流、產業融合促成兩岸心靈契合,就是兩岸和平統一很好的基礎。兩岸融合要具體落實到文化交流,讓文化交流既有文化內涵又有經濟利益,而鄉村振興提供的農文旅產業融合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指出,很多政治、經濟、社會的問題根源就在文化上,所以要追溯文化、以文促融。他提出三點建議:深入研究、交流互鑒、發展轉化。“文化只有與實踐結合,才能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他表示,研究要接地氣,為后疫情時代兩岸文化交流大規模恢復做好充分準備。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認為,“臺獨史觀”論者的企圖必然會失敗,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根基穩定;二是中華民族史觀下的歷史記憶不可能被割斷;三是臺灣南島語族來自于中國大陸的東南沿海地帶,依然有著和大陸割不斷的文化臍帶;四是歷史正義的批判會讓“臺獨史觀”無所遁形。
論壇現場還同期舉辦紀錄片《我家的兩岸故事》首映式、《臺灣通史》轉譯白話文項目告竣儀式等對臺交流項目活動。
本屆兩岸智庫論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臺灣孫文南院、臺灣華夏創意文化交流協會等兩岸多家機構聯合主辦,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福建社科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共同承辦。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兩岸專家學者為云臺融合新發展建言獻策2021-12-20
- 2021年兩岸大學生“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啟動2021-12-17
- 兩岸專家學者“云”聚焦南島語族文化遺產保護2021-12-15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青年榕城參加民俗體驗活動2021-1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