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胞侯貫中看來,瓷器是弘揚中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現年67歲的他常年穿梭在大陸多個省份之間,“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我們自己的文化元素經由作品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以前我主要負責聯絡臺灣和大陸的企業給美國產品做代工,但產品做得再好,在消費者眼中,都跟臺灣無關,與大陸無關。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的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制作工藝水平也不錯,為什么只能給別人代工,做一個報不出名號的人呢?”于是,侯貫中辭掉了美企高管的工作,期待著在文創產業領域有一番作為。
因緣際會,他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每一次走訪陜西的文物遺址、博物館,每一次閱讀關于中華文化的書籍,他都被深深折服。“記得有一次去章懷太子墓參觀,里面的壁畫內容讓我非常感動。盛唐時期,萬國來朝,我們的壁畫里面把每一個外國使臣都畫得生動形象,充分展現了大國的氣度和自信。”
除了來自文化方面的熏陶,侯貫中亦被西安交大教授們的家國情懷深深感動。“我的導師是西遷教授,他已經快九十歲了,當年從上海交大來到西安時,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格外艱苦。但為了國家的發展,他從未計較,將一輩子都奉獻給了西部的教育事業。”侯貫中說,一直以來,導師就是榜樣,激勵著自己不斷前行。
博士畢業之后,侯貫中與臺企法藍瓷總裁陳立恒在廈門相遇。當陳立恒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我相信瓷器是弘揚中華文化一個很好的載體。”
侯貫中說,“我們的很多元素都是從國畫里提煉出來的?;惾缒档?,寓意富貴;鳥類則喜鵲用得最多,寓意吉祥;蟲類如蟈蟈,代表多子多福;獸類如馬,萬馬奔騰象征國力的強盛……”講中國故事是一種享受,如今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跟客戶一起分享作品的文化含義。
在侯貫中看來,兩岸對美學的認知是沒有隔閡的,文創產業合作空間非常廣闊。“我們在總部的設計師都是臺灣人,和大陸設計師一樣,他們也喜歡用紅色。而且我們在大陸的區經理也都是臺灣人,跟本地的主管及督導相處都非常融洽。”
侯貫中表示,每次到臺灣高校跟學生們分享如何做好文創產業,“大家最關心的是怎么賺錢,但我每次都告訴大家,首先要以做中國人為榮,如果連老祖宗的東西都不了解,不認可,那一定做不好文創產業。”侯貫中說,文創產業一定是一個有根的產業,而這個根就是文化。
他亦鼓勵臺灣的文創企業到大陸發展,“臺灣的文創產業起步較早,手藝人很多,但很多人都抱著‘小確幸’的心態,認為在臺灣的市場就足夠自己過得舒坦,我覺得臺灣人還是應該有更大一點的胸襟。”(中國臺灣網、陜西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住進公租房,臺胞過得怎么樣?這場座談會傾聽他們心聲2022-02-24
- 科特派臺胞陳正強助力兩岸醫療融合發展2022-02-18
- 家在兩岸、愿許九州——在京臺胞“紅火鬧元宵”2022-02-15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汪洋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2022-03-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