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5月24日訊 2022年5月21日上午,在福建師范大學文科樓舉辦“教育部閩臺區域研究中心許地山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第一次學術討論會”,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周云龍宣布閩臺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許地山研究所”成立,并舉行揭牌儀式。儀式上,周云龍副院長、閩臺區域研究中心吳巍巍副主任向顧問許鋼、所長丁清華等頒發聘書。來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羽教授、福建省師范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徐秀慧教授、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安栓虎教授、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原主編陳統、顧問許鋼(臺灣許南英曾孫,許地山侄孫)等參加了研討會并做主旨講話,顧問盧咸池(北京臺聯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黃佳作等在線上參與會議。
許地山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是臺灣愛國名士許南英之子,是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學者;以“落華生”為筆名創作了大量抗日文學作品,其作品《落花生》成為兩岸三地之百年經典散文,從民國起就一直入選海峽兩岸中小學的教材,影響著兩岸學子百年有余。許地山是我國近代集宗教學、民俗學、文學于一身的文化宗師,“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文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民俗學、印度學及翻譯、美術、音樂等學術領域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海峽兩岸暨香港及對海外華人華僑都有深切的影響。他生于臺灣,長于大陸,留學于歐美,學貫中西;文學作品多以閩、臺、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有著濃郁的南亞、東南亞色彩。
于今人而言,從“落花生”起而認識許地山先生,但其短暫而燦爛一生實則學術淹通,著作頗豐,他不僅是上世紀20年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學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更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闡揚我國文化,倡導僑民教育,并于社會公益事業,無不盡力協助,尤見熱忱。”許地山先生的影響力不僅苑囿于閩臺兩岸,他在香港、新加坡等華人文化圈也享有著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臺灣文化界、學術界譽之“臺灣第一作家”“臺灣新文學的先驅人物”。香港高校界也充分肯定許地山在香港地位:“許地山作為香港新文化奠基者的地位已為歷史所證明。”
以往學界對許地山的研究以文學為主,更多地看重他作為現代著名作家的身份,而實際上他的學術著作更值得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領域的研究對當下仍有指導意義。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連,兩地有著深厚的根親淵源與歷史底蘊,閩臺區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許地山研究所”是兩岸三地唯一的許地山專業研究機構,同時也是閩臺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唯一一個以個人研究為主題的研究所,由宗教學、人類學、現代文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學科的專家組成。許地山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整合臺灣、香港、新加坡以及福建漳州、泉州、福州等地的研究資源和平臺,將散落在大陸、臺灣、香港、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的許地山資料進行有序的收集,對許地山的研究進行有效的聯網,推動《許地山全集》編輯出版工程,并推進以許地山家族研究為中心,展開對臺灣從清末起到近現代抗日史跡的探討和研究。
成立許地山研究中心并開展以許地山家族為中心的臺灣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通過對許地山研究所的努力,為閩臺文化交流架起一座閩臺融合發展的新橋梁。不僅落實中央對福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戰略部署,同時能夠強化閩臺一體化和兩岸命運共同體、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在弘揚百年“五四”的科學與民主精神同時,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探索,進一步促進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福建師范大學、中國臺灣網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師范大學:“紅傳航道”上,青春正揚帆2022-05-18
- 福建師大校友范迪安:從歷史跑向未來,用藝術致敬冬奧2022-02-08
- 羅源與福建師范大學進行校地合作2021-01-2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2022年臺青創業就業沙龍首期活動舉行2022-05-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