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29日電(記者 趙彩琳)為期4天的“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兩岸臺胞云南行活動,近日走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臺胞們參觀怒江州易地搬遷安置點、邊境小康示范村,欣賞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壯麗的峽谷風光,感受昔日“極貧之地”怒江的巨大變化。
此次活動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主辦,于5月24日至27日舉行,30多位生活和工作在云南的臺胞參加了活動。
“看天一條縫,看地一道溝,出門靠溜索,種地像攀巖”,曾是怒江大峽谷里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脫貧攻堅之前,怒江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全州所轄4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
截至2020年,怒江州26.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4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縣(市)全部摘帽。過去貧窮、落后的“極貧之地”,如今成為幸福、美麗的“希望之地”,實現“千年一躍”。
臺胞羅之璿2006年曾有過一次怒江之行,偏遠閉塞、交通不便是他對怒江的第一印象。“這次到怒江感覺和十幾年前完全是兩個面貌。怒江通了高速公路,城市面貌也不一樣了。傍晚走在江畔的街道上,閃爍的霓虹燈和街邊林立的店鋪常讓我有在昆明的錯覺,感覺到這個地方在高速發展。”他說。
云南怒江維拉壩珠海社區(無人機照片)。圖片由云南省臺辦提供
在維拉壩珠海社區,臺胞們看到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住宅區。2019年底,來自2個鄉鎮、8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的717戶貧困群眾搬離大山,住進了維拉壩珠海社區一棟棟干凈明亮的樓房。在這里,學校、幼兒園、圖書館、文體廣場、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齊全,居民生活便利。
簡陋的校舍、破舊的桌椅、用樹枝撐起來的黑板,缺校舍、缺老師甚至缺食物,是過去怒江教育的真實寫照。如今,維拉壩珠海社區的格力小學硬件設施一流,還建起了足球場和廣播站。
在格力小學的手工教室,學生們在從怒江畔撿來的石頭上畫著一幅幅美麗圖案。“我很意外地看到小孩們的美術作品,充滿著鮮艷的色彩和杰出的創造力,還繪制了本地少數民族的圖案,非常驚艷。”在大理大學當助理研究員的臺胞高瑜說。
怒江新城綠色香料產業園區種植了114種香料植物。在這里,一瓶胡椒香水吸引了臺胞們的注意,大家紛紛試噴試聞。在農業方面深耕多年的臺胞鄭清傳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胡椒香水,味道很特別,我很喜歡。”
這個園區依托當地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積極拓展“香料+旅游、香料+科技、香料+加工”的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那些印象中只出現在廚房的草果、胡椒等香料,在這里也可以變身為洗發露、護膚品、香水、花茶等。以草果為代表的綠色香料產業,已成為怒江發展致富的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火辣辣”的兩岸情緣 廣西臺胞深耕祖國大陸獲評全國五好家庭2022-05-17
- 在榕創立品牌服務臺胞 施筱筱:“有困難找小小”2022-05-17
- 跨海而來,只為編織田園夢——臺胞在閩參與鄉建鄉創工作2022-05-07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民黨提名蔣萬安參選臺北市長!朱立倫:相信2022-05-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