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正非】美國為鞏固科技霸權,除祭出“芯片法案”,還拉攏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組成“芯片四方聯盟”(CHIP4),臺灣臺積電的動向因此備受關注。有輿論擔憂,美國是否未來會通過持股等手段,讓臺積電從法律的意義上變成一個“美國公司”。
“一切難逃被毀”
據臺灣《中國時報》11日報道,美國CBS電視臺《60分鐘》10日播出了對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專訪。張忠謀稱,“如果發生戰爭,臺積電會被摧毀,所有一切都難逃被毀”。不過,美媒引用島內的民意調查稱,大多數臺灣人認為,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戰爭,而臺灣人如此淡定的原因,正是在于臺灣強大的制造業。“臺灣是個科技巨頭,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臺灣是全球最薄微芯片的唯一來源,且幾乎全由臺積電生產”。對此,張忠謀解釋說,臺灣人認為這些芯片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攻擊。
《中國時報》11日提到,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針對供應鏈問題稱,臺灣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當局將持續維系臺灣在半導體尖端制造上的優勢和能量,讓臺積電的全球地位更加重要。然而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臺積電頂多撐個三五年,之后其他地區也會量產芯片,臺積電的重要性將大為減弱,當局應該想的是如何扶植下一個關鍵產業,讓臺灣在產業鏈上繼續保有重要地位,撐住經濟。
讓員工轉移陣地到美國
最近,美國對臺積電可謂“想法多多”。彭博社上周一篇報道稱,關于臺灣問題,很多美國官員特別牽掛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臺灣半導體業將面臨何種命運”。美方正加緊研擬應變計劃,焦點就是以臺積電為首的半導體芯片業。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情況危急時,美國將“誘使”臺積電員工搭上最后幾班飛機,轉移陣地到美國,甚至考慮把臺灣的芯片工程師撤往美國。但即使撤離可行,將臺積電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復制到其他地方也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并耗資數百億美元。
不過,臺灣中時電子報引用多名現任及卸任美國官員的話稱,上述只是假定計劃,有很多細節仍未解決。去年11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兩名學者發表文章,就曾建議采取“焦土策略”,以臺積電為“人質”應對大陸。針對彭博社的報道,臺“經濟部”8日發表新聞稿回應稱,臺積電制程精密繁復,須數百道工序,光是供貨商就近400家,想要將臺積電或其他半導體公司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復制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費巨資也幾乎不可能。聲明還說,鄰近的日韓也是重要半導體供應鏈,一旦臺灣不穩定,勢必危及亞太區域安全,“臺灣不會是唯一受影響的地方”。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稱,美國早在二戰時就有將德國科學家移居美國的先例,因此就算真有計劃網羅臺積電工程師也毫不意外,這凸顯美國對臺灣不信任,把臺灣當棋子。他直言,臺灣不應盲目全盤追隨美國“抗中”策略。島內重量級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質疑,“難道這是知道內幕的美資這一年來一直在賤賣臺積電公司的原因?”他批評稱,美國憑什么可以私自決定摧毀臺積電設施,這“等同摧毀臺灣整個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的命脈”。
臺灣《聯合報》11日發表社論稱,在臺海風險中,美國在意的不是什么“民主共同價值”或“臺灣人民意愿”,他們關心的是美國的經濟,以及跨國企業對臺灣高階芯片的依賴。美國一再要求臺積電赴美設廠,主要就是要強化美國對芯片供應的掌握。也就是說,雖然蔡英文當局一再強調臺積電是臺灣的“硅盾”,但美國打的算盤是要把硅盾搬到美國才更保險,“至于臺灣人民的生活與福祉,對美國并沒有那么重要”。
臺積電到底是“誰家”的
另據臺“風傳媒”11日報道,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還有另一重擔心。他稱,臺積電真正的資產是人才,因為他們累積了很多制程經驗,美國要用飛機接走臺積電的人才,“很耐人尋味”,這意味著“可能會讓臺積電逐漸變成美國的公司”,也有一個法律上介入的理由。他認為,美國可能會想方設法讓臺積電在法律上變成美國的公司,等于臺積電成為一個外資企業,只是將大量的設備放在臺灣。“美國在布一個局,這個局會造成金融市場上有地緣政治、停電風險,這種不利因素會不斷被拋出,直到大部分股東都認為將臺積電設在美國比較安全,而美國正在慢慢塑造這個輿論。”
那么,“臺積電到底是誰的臺積電”呢?臺灣《工商時報》早在2020年一篇文章曾介紹稱,在臺積電2019年年報中公布的主要股東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花旗托管臺積電存托憑證專戶,持股比例為20.54%。其次是臺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38%。之所以很多人說“臺積電是美國控股公司”,“大股東是美國人”,就是基于這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花旗銀行只是臺積電在美股發行股票的存券銀行,暫且不能說它是臺積電的“大股東”。
在臺積電的股權結構里,臺當局持股6.38%,金融機構持股2.8%,其他法人持股4.55%,境外機構及境外人士持股78.48%,個人持股7.79%。但這里的“境外”,雖然包括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投資機構、共同基金和個人,但其實也包括了中國香港、新加坡政府、挪威中央銀行,甚至中國大陸等全世界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持股總和。雖然來自美國的機構和個人持股數量比較多,但非常分散,大多只是財務投資,并不會對臺積電的生產經營帶來影響。文章稱,臺積電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應該是“行政院國發基金”,臺積電高層和員工也持有不少股份,再加上還預留了7.56%的股份用于員工激勵,因此臺積電目前還算是臺灣企業。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美國兵推擬撤臺積電引兩岸開戰擔憂 介文汲稱有秘笈2022-10-12
- 臺灣明年經濟將發生惡性通脹?2022-10-12
- 9月出口減少 臺灣制造業景氣信號值持續低迷2022-10-1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南一資源回收場突發大火濃煙密布“高雄都看2022-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