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3件文物受損,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在野黨“立委”表示要進行“實地考察”,扒出背后的文物保護流程黑幕。
據臺“中央社”2日報道,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當天開會,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他爆料文物破損后,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擠牙膏”般回應質疑。據稱,“立委”對臺北故宮的考察將在7日進行。國民黨提出疑點稱,去年2月3日發現瓷器破碎后,臺北故宮政風室5月31日才以書面方式通知協助調查,調查本身更是推遲到7月26日,實際約談拖到7月29日和8月11日。陳以信質疑稱,監視器畫面保存期限僅3個月,處理過程疑云重重。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質問,為什么一件文物破損前會出現監控器換新,導致重要畫面失去的情況?
而綠營方面則以“不是第一次破損”為由,企圖蓋過這次風波。據臺灣《聯合報》2日報道,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翁佳音聲稱,歷任院長任內,文物“不見、破掉的都有”。1日晚,臺北故宮也趁機發表聲明稱,根據歷年修護記錄,陶瓷器經評估送修共359件。
然而這樣的理由并沒有得到輿論的認可,臺媒認為,重點不在于文物有損壞,而是事后的調查流程令人質疑。《聯合報》2日評論稱,文物損壞難以避免,博物館該做的是用更有效、透明的方式讓公眾知道;而文物損壞迄今近半年,仍未有完整的調查報告。“不尊重專業,臺北故宮將黯然失色”,臺灣《中國時報》2日以此為題評論稱,吳密察在記者會上強調“只是一般古物,不是國寶”,重創臺北故宮的專業形象,更令人擔心文物一旦由不珍視的人看管,“真、假也不再具備公信心”。(張若)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一周看臺:國寶之殤2022-11-01
- 民進黨當局連故宮文物都保護不了 剛好物歸原主2022-11-01
- 長樂做好文物保護修繕 盤整提升旅游資源2022-10-2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六盤水:架起兩岸“連心橋” 共繪兩岸“同心2022-11-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