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傳出三件文物被損毀后,臺北故宮博物院最近又因此前提出的“建筑修復及再利用計劃”,再次在島內引起風波。輿論質疑,院方提出的所謂修復計劃將破壞臺北故宮的主體結構和原歷史建筑群的完整性,修復計劃形同“毀容計劃”。
追溯歷史,臺北故宮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根據2021年數據統(tǒng)計顯示,該博物院共珍藏約69萬余件歷史文物。同時,臺北故宮建筑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造的,充滿了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色彩。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臺北故宮,被譽為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zhèn),更承載著兩岸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然而,這座文化歷史寶庫卻被政治化,成了島內一些“臺獨”分裂分子搞“去中國化”的犧牲品。臺北故宮因正館展覽空間不足,先后提出“大故宮計劃”和“新故宮計劃”。然而,今年9月公開的設計圖卻顯示,修復后的主館展覽空間并未大幅增加,卻將破壞原歷史建筑群的完整性。此舉引起島內民眾不滿和質疑。有輿論痛批,這是以修復之名將臺北故宮的建筑外觀“去中國化”。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與島內的“臺獨”分裂勢力處心積慮大搞“去中國化”,將政治黑手伸進文化領域,妄圖割裂臺灣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聯系,臺北故宮修復“去中國化”就是最新的例證。當下,島內民粹主義盛行、歷史教育失真、經貿陷入困局,長此以往必會讓臺灣社會貽害無窮。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的任何“去中國化”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連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系,更不能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若民進黨當局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大搞“去中國化”,終將自食惡果。(文/郭大路 審校/許輝)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大陸專家:贈臺大熊貓“團團”身體狀況逐漸向好2022-11-08
- 力壓韓國隊!短道速滑混合接力,中國隊奪冠2022-11-06
- “攜手圓夢——第四屆贛臺(臺北)高校書畫聯展”在臺北開幕2022-11-0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廣大在津臺胞中引發(fā)熱烈反響2022-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