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11月16日是兩岸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中國國臺辦16日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該議題回答媒體提問。
馬曉光表示,30年前,兩岸兩會經兩岸雙方分別授權,經過香港商談及其后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構成共識的是兩段經過協商、相互認可的文字。在這兩段文字中,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于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做了暫時擱置爭議的處理。“九二共識”的達成,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證明了只要兩岸雙方以民族利益為要、以民族大義為重,就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處理好兩岸關系。他說,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事實反復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同胞才能受益,臺海和平穩定才有保障。
有媒體詢問對綠營拿“抗中保臺”拉票的看法,馬曉光回應稱,這套把戲了無新意,臺灣民眾早已看慣了、看膩了,愚弄不了大家。事實上,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已經認識到,“抗中”不僅不能“保臺”,反而只會“害臺”。在談到臺美簽署遠程預警雷達后續5年維持案、金額高達157.6億元新臺幣時,馬曉光直接反問道,“這157億元新臺幣,用來改善民生、發展經濟,難道不比白白奉送給美國人強嗎?”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近日又聲稱要封禁大陸無人機,馬曉光對此回應稱,民進黨當局“心中有鬼,腦子有病”。
1992年香港會談結束后,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方案進行了一系列函電往來。當年11月16日,海協會在回函中提出表述方案。12月初,海基會對海協會的復函表示歡迎。所以11月16日這天,也被認為是“九二共識”確立的日子。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6日上午在臉書稱,“九二共識”后,兩岸達成了“汪辜會談”、三通直航、簽署包括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內的23項協議,以及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他說,“九二共識”也帶來和平紅利,當年兩岸“外交休兵”后,全球164個國家與地區給予臺灣民眾免簽或落地簽待遇,臺當局共應邀出席8次世界衛生大會、1次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馬英九總結認為,兩岸的政治現實顯示,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就沒有對話的可能,“至少到目前為止就是如此”。他向蔡英文喊話,當局迄今接受的ECFA就是“九二共識”的產物,“既然可以接受ECFA,為何不能接受‘九二共識’呢?”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稱,在中美元首會晤中拜登聲明美國奉行一中政策、不支持“臺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這樣清晰的國際客觀環境情勢,給念茲在茲想推動‘臺獨’理念的民進黨怎樣的啟示?”16日,民眾黨黨團呼吁民進黨不該為了選舉,一味操作“抗中保臺”激起社會對立,應著手推動兩岸公開和平對話。
“兩岸和平重于一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以此為題撰文稱,今年是“九二共識”30周年,“九二共識”雖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政治理念,但真的可以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關系,是避免雙方走向沖突的定海神針。香港中評社稱,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了解,“抗中”雖然是美國的一種戰略選擇,是美國霸權思維和冷戰思維的反映,但臺灣只是美國“抗中”的棋子之一,“抗中保不了臺灣,這是可以斷定的!”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兩岸各界再次出現呼吁興建廈金大橋的聲音,國臺辦回應2022-11-17
- 國臺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發布實施惠及臺灣同胞2022-11-17
- 國臺辦:本屆進博會共有超過20家臺企參展2022-11-17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2022年臺灣大學生研習交流體驗營在四川德陽開2022-11-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