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街道上的暑氣還未完全褪去,火車站商貿城旁的“八閩美食第一站”特色夜市已熱鬧起來,六旬臺胞攤主林麗澤正忙著準備食材。這個販賣臺灣臭豆腐的小攤位對他來說,是延續15年前餐飲情懷的“新起點”。
臺胞林麗澤(右)在夜市賣臭豆腐。記者 唐蔚嬙 攝
2008年,林麗澤來到福州創業,開始嘗試做餐飲生意。他輾轉幾個地方,嘗試過不同品類,但因為各種原因,餐廳都沒有支撐下去,于是他和伙伴們也放下了這個念頭。
然而,舍不得離開福州的他,索性長住在這里。“我很喜歡這里的生活和朋友。”林麗澤說,如今他生活在臺胞公寓,在家里做點美食,邀請鄰里來吃一吃,和不同的人打打交道,生活也十分快樂。
兩個月前,他受到夜市主辦方的邀請,又召集了當年的大陸伙伴,重新開啟了當年的餐飲事業。“臺灣臭豆腐來自大陸,現在是臺灣最親民的小吃之一,之所以堅持這份情懷,是希望大陸民眾也能嘗到地道的臺灣味道。”林麗澤說,“兩岸美食一本同源,把臺灣味道帶回大陸,就像把孩子帶回家。”
“做餐飲最重要的就是食材新鮮,我不想掙快錢,已經在福州十幾年了,我有耐心。”林麗澤說,在臺灣,夜市已有百年歷史,留下來的攤點都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甚至許多攤販是家族傳承、世代經營,口味品質有保障,才形成如今這樣著名的臺灣夜市文化。
“福州發展‘夜色經濟’,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政策,未來可以成為長期業態。”在林麗澤看來,臺灣夜市文化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一種地攤經濟,實實在在地帶動了就業增長,這些經驗可以被大陸的夜市所借鑒,兩岸都應該用心將“夜市文化”發揚光大。
現在,這家小小的攤點成了在榕臺胞的“聯絡站”。閑暇之余,許多臺胞都會來到林麗澤的攤點,點上一份臭豆腐,喝著臺灣啤酒嘮嘮家常。大家聊天中最多的話題就是大陸各級政府對于臺胞的關照。
“這幾年,臺胞不僅在福州做到了安居,也實現了樂業。”林麗澤說,臺胞在福州可以享受公租房的優惠政策,隨著夜色經濟的發展,相信會有很多臺灣青年愿意來大陸發展創業。
記者離開時,林麗澤的手機里又彈出了一條來自臺胞公寓鄰居的消息:“林老師,回來時幫我帶兩份煮臭豆腐,一份炸臭豆腐,謝謝!”(記者 唐蔚嬙)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黨建引領·近鄰共筑:福州鼓樓區東街口商圈 書香文化節啟動2023-07-06
- 福州一小區遭“強制改造”?30名業主聯名反對!社區回應2023-07-06
- 福州“小電驢”新規:從“報廢”到“上新”只需十幾分鐘2023-07-06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就美對臺軍售答記者問2023-07-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