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9月26日電(記者顏之宏、陳旺)由廈門大學和中華文化學院共同主辦的“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第七場26日在廈門舉辦。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與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黃清賢以“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施工圖”為主題開展對談。
汪毅夫以科舉制度為開場,詳細闡述了閩臺兩岸的歷史紐帶。“臺灣建省前隸屬福建,稱為‘福建臺灣府’。”汪毅夫說,同福建其他各府一樣,臺灣的秀才要考舉人就要到省會福州來參加鄉試。臺灣建省后,并不單獨舉辦鄉試,臺灣鄉試乃合并于福建鄉試。臺灣省的秀才,為考取舉人仍然要到福州參加福建鄉試,叫“分省不分闈”。
閩臺的民間信仰有許多共通之處。“在過去,某種文化的傳播主要是由具有該文化的人群的流動來實現的,福建民間信仰也是這樣傳到臺灣的。”汪毅夫說。
“即使是現在,臺灣同胞在遇到困難去祈福的時候,拜的都是媽祖。”從小在臺灣長大的黃清賢說,媽祖象征著勇敢、大愛、和平,媽祖文化實際上是閩臺兩地民眾的共同信仰,兩岸民眾“心靈契合”正是建立在文化精神紐帶之上。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商臺企到大陸投資興業首選福建。”黃清賢認為,臺灣在部分高新技術產業有一定優勢,但從產業發展多樣性的角度看,臺灣需要從包括福建在內的大陸地區學習經驗,“福建在諸如新能源等多個產業上發展迅猛,兩岸從業者在經貿融合上還有很大空間。”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本月12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兩位學者一致認為,《意見》中的21條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兩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的發展機會。
在此次活動現場,兩位學者還與到場師生展開親密互動交流。
“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學術活動由廈門大學與中華文化學院輪流舉辦,邀請大陸和臺灣學者就同一議題展開深度對談。本次活動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承辦。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臺辦: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鼓舞兩岸青年為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2023-09-28
- 各地舉辦多場歡度中秋活動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用閩南語、客家話送祝福2023-09-28
- 何時可以開放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游?國臺辦回應:民進黨當局要取消一切的人為限制2023-09-2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臺辦9月27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23-09-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