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閩南文化源自中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其鮮明的地域特色。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涵養和培育了閩南文化并促進其發展,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閩南文化又使中華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閩南文化的形成是閩南地區社會歷史長期發展演變與文化交融的必然結果。閩南文化也是臺灣的主體文化,充分發揮閩南文化的獨特功能和橋梁紐帶作用,對促進兩岸同胞交流交往、促進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文化認同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認同對于個人、群體以及國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整合國民的價值標準、行為規范、理想追求,這對于國家的有序治理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對兩岸關系發展而言,文化認同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

      從歷史角度看,兩岸文化認同有深厚的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愿景,這是推動我們相互理解、攜手同心、一起前進的重要力量”。雖然由于歷史性原因,大陸和臺灣存在著政治經濟制度、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等諸多差異,但兩岸同胞都是中華兒女,兩岸文化同根同源,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從當前兩岸關系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增進兩岸文化認同十分迫切。多年來,島內“臺獨”勢力不遺余力地推行“去中國化”,大幅度修改歷史、國文等課綱,企圖利用“文化臺獨”的方式將臺灣的下一代塑造成所謂“‘獨立’的‘臺灣意識’”。海峽兩岸由于社會環境和歷史發展軌跡的不同,雙方出現政治經濟文化等差異是必然的。對大陸民眾來說,我們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做到將心比心、推心置腹。而積極推進兩岸之間的文化交往,挖掘兩岸文化的共同點并加以細心品味和體會認同,將會使兩岸民眾以客觀平和的心態來審視對方的價值標準、社會規范及理想追求,這將有利于深化兩岸各方面交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2、閩南文化把臺胞與閩南緊密聯系在一起

      兩岸融合發展需要文化引領。閩南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交集,在增進兩岸同胞彼此感情,喚醒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臺灣文化的主體是閩南文化。明清以來,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遷居臺灣,他們不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耕作方式,帶去了家鄉的方言土語、民間藝術和原有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更帶去了傳自中原的儒家傳統文化,閩南文化在臺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據不完全統計,臺灣2300萬人口中,絕大部分是閩南人的后代,在臺灣說閩南話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

      今天的臺灣雖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但在民間發揮主體作用的還是閩南文化。從閩南文化的方言、民俗、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到其對臺灣社會及民眾有著深刻的影響。閩南文化把臺灣同胞和閩南緊密聯系在一起,閩南文化無疑是臺灣同胞和閩南鄉親都認同的共有部分。

      文化認同是融合發展和心靈契合的重要前提,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依托,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的重要基礎。進一步發揮閩南文化在增進兩岸同胞文化認同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傳承弘揚閩南文化,可以促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增加共識。

      3、在共同傳承弘揚閩南文化中增進兩岸共識

      今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強調,“鼓勵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發揮泉州、漳州閩南語地區臺胞主要祖籍地優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這為傳承弘揚閩南文化、深化兩岸人文領域交流交往指明了方向。

      當前,從閩南文化交流層面著眼,一方面,可深入推動拓展兩岸閩南文化交流面,尤其是突出基層、突出青少年,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大覆蓋面、縱橫交錯的交流大格局;另一方面,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閩南文化交流基地建設,建立閩南文化研究、傳承、宣傳普及的多方協作機制,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推進兩岸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持續舉辦閩南文化論壇、沙龍、講座等,傳承、普及閩南文化知識。

      同時,可倡導兩岸高校、相關研究機構、民間文化團體等,通過理論研究、藝術創作、文化創意等方式,開展閩南文化交流與合作;還可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打造兩岸青少年共同研究、學習、傳承閩南文化的社交網絡平臺,使兩岸青年形成閩南文化興趣共同體,推動兩岸青年感受閩南文化的魅力,激發其傳承弘揚閩南文化、推進兩岸交流交往交融的主動性積極性。

      總而言之,閩臺文化同根同源,兩岸閩南人共同創造和傳承的閩南文化,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佐證。通過發揮閩南文化的這種獨特優勢,深化兩岸交流,能夠助力臺灣同胞更真切地感受到兩岸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共識,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在新時期,我們堅信,閩南文化將成為祖國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文化基石和橋梁,讓兩岸同胞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繪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畫卷。

      作者:鄧文金(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1日 12版)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