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上周,臺灣的世新大學證實,中文系已提出停招規劃,如獲臺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核定,將于2025學年停招新生。世新大學中文系以往每年大一新生都有五六十人,但今年僅26人。校方表示,停招是面對少子化浪潮不得已的應對之道。
據統計,2018至2022學年,臺灣已有6所私立大專院校停辦。臺灣私校工會日前預估,在少子化沖擊下,臺灣未來8年間將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約40所私立大專院校停辦。
對于中文系的困境,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并不覺得意外,但很痛心。他表示,語文(中文)是人文素養的基礎,人文衰退,對社會將有重大影響。
臺灣實踐大學建筑設計系副教授李清志投書媒體指出,大學教育原本就是要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但是臺灣社會早已被拜金主義所捆綁,人們只問讀什么科系可以賺到更多錢,而不去思考人生最基本的問題。這樣的思維,基本上是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忘記了大學教育有更遠大的目標。
臺灣網友嘲諷稱:“以傳播起家的學校居然要砍掉中文系,屬實可笑。”“創校者成舍我先生就是中文系畢業的,結果學校卻要停招中文系,真不可思議。”“文化沒有了,還有根嗎?”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在高等教育“市場化”趨勢下,中文系相對弱勢。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應該透過政策確保一定數量的大學中文系存在,不讓知識圖譜缺角。中文是知識圖譜里面的基礎性學科,是人際溝通的工具,是文化的傳承,當學生的中文不好時,其他學科表現可能也不好,這凸顯出中文系的必要性。一旦像中文系這樣的人文學科萎縮或消失,大學殿堂缺了梁柱,校園少了博雅學風,社會會愈來愈缺人文精神。
上周,民眾黨2024年選舉不分區民代名單雖然尚未正式公布,但媒體披露稱,有大陸配偶身份的“臺灣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春鶯有望入列。如果成真,將成為島內選舉史上“首名列入政黨不分區民代的陸配”。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聞訊威脅稱,一旦徐春鶯進入立法機構,恐使臺灣陷入安全危險、門戶洞開的境地。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反駁道,目前臺灣的陸配大概有36萬至38萬人,加上丈夫跟孩子,臺灣2300萬人口中有超過100萬跟陸配有關,占這么大比例,為什么不可以有代言人?
島內媒體人沈迺訓撰文稱,目前臺灣少數民族人數約58萬,在立法機構中有6席,平均一人代表近10萬人;而陸配人數約是少數民族人數的六成,卻沒有一席,顯然不符合比例原則,民進黨長期污名化大陸,是一種實質的政治歧視。
一直以來,大陸配偶在臺灣遭受種種歧視及不公平待遇。比如,陸配結婚6年后才能取得臺灣身份證,而“外配”只需4年;陸配長期居留每年限額1.5萬人,“外配”無此規定;陸配申請居留、定居需有保證人,“外配”免保證人;陸配無法加入工會,“外配”無此限制……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鐘錦明表示,民進黨當局時時刻刻以防范心態對待陸配,綠營對大陸的敵意使陸配受到更大打壓,如今陸配在臺灣整體的權益保障情況比以前更差。
凡事以選票為第一考量的民進黨上周又出“神操作”。能源是明年臺灣地區選舉的主要議題之一。臺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日前在臺立法機構稱“核電是綠電”。對此,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趕忙校正“臺灣的綠電不包括核電”,這等于公開“打臉”陳建仁。
對此,中國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李德維稱,陳建仁也許是說漏嘴,但王美花竟公開“打臉”,“只是守著民進黨反核神主牌,確保反核人士的選票不流失”。民進黨曾宣示“2025非核家園”目標,但現在民眾都很清楚這個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出,民進黨當局各說各話,相互矛盾,這不是面子問題,這反映出臺灣能源政策的混亂。馬英九直言,臺灣還在推動“非核家園”這種早就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更有害臺灣未來的政策,實在不可思議,更是不可原諒。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臺青朱慧寧:早與廈門“融”在一起 仿佛從未離開臺灣2023-11-06
- 日月譚天丨“空頭支票”又雙叒叕開上了,民進黨還想把島內民眾當猴耍?2023-11-05
- 閩臺城隍一脈相承2023-11-0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青“新農人”謝東佑:臺灣枝、廈門土種出兩2023-1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