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2月14日電 (吳冠標)“每次參觀閩臺緣博物館的海峽兩岸家書特展,都忍不住眼眶通紅。”臺灣孫文南院執行長李正圻14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正是這份感動,讓他愿意為此奔走,把協助征集涉臺文物的路拓得更寬。
當天,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臺胞捐贈藏品暨“博物館之友”聘任儀式,李正圻攜28位臺胞將40余件(套)涉臺藏品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其中包括10余封兩岸家書。
據了解,今年6月,李正圻就曾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一批涉臺資料,包括40余封大陸與臺灣往來信件等。“當時我說要在有生之年當閩臺緣的‘志工’,現在我兌現了諾言,還帶來了更多臺灣的同道中人。”李正圻笑著說。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唯一一座反映祖國大陸與臺灣歷史關系為專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其長期致力于征集與保護涉臺文物,收集整理兩岸家書、譜牒等文獻資料,搭建平臺講好“兩岸一家親”的故事。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指出,做好涉臺藏品的征集、研究、闡釋、利用,做好兩岸譜牒、兩岸家書等“遷臺記憶”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正是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讓展品會說話,讓更多人感受到兩岸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
2019年以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啟“兩岸家書”搶救性征集與研究工作,現有館藏家書3200多件,時間跨度超過百年。今年5月,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骨肉天親 血脈相連”海峽兩岸家書特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臺胞現場參觀。
“兩岸家書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兩岸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和歷史真相。”李正圻說,他在臺灣協助征集兩岸家書和涉臺文物時,許多老人都支持但心懷不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們個人的保管能力有限,捐贈給博物館能“永世典藏”,更具有社會意義,才說動了不少朋友捐贈出家書和文物。
臺胞楊石明正是其中之一,他捐贈的是一張清道光年間的澎湖地契。“這份地契從道光年間延續到光緒年間,對研究地方史有很大意義。為了兩岸未來的路更長久,我愿意把它捐贈出來,更愿意像李正圻一樣,做閩臺緣的‘志工’。”
“兩岸一家親。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會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把這些飽含歷史價值的文物放進閩臺緣博物館,大家一起講述血濃于水的兩岸情。”李正圻如是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平潭五福廟:一廟兩城隍 牽起兩岸緣2023-12-15
- 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聚焦“創新人才培養”2023-12-15
- 臺業者抱怨民進黨當局“吹噓旅游政績、不管業者業績” 國臺辦回應2023-12-1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臺辦回應“火”到臺灣的酸菜魚!原來產自重2023-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