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動能強勁——
交流走深走實 同胞走近走親(2023·年終特稿)
由兩岸有關機構共同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日前在臺北揭曉,“融”字以最高票當選。一字千言,眾望所歸。一個簡單的漢字,背后表達了兩岸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反映了兩岸民眾的樸素愿望和兩岸關系發展前景。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今年以來,兩岸各領域交流全面開花,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持續推進,臺胞臺企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兩岸同胞手牽手、心連心,日益增進心靈契合。
“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初冬時節,南京揚子江畔高朋滿座,氣氛熱烈。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周年年會如約登場,約800位兩岸各界嘉賓與會。近年來,大陸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致力于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產業科技創新和供應鏈自主可控,帶來了兩岸企業攜手合作、共創新局的契機;兩岸應深化經貿合作,協同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共同應對國際貿易挑戰……詳實的數據,具體的事例,精辟的觀點,有力論證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成果與前景。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臺商看好大陸發展機遇,在這里投資興業,尋找市場。10月下旬,第一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在福建漳平舉行,會上簽約了兩岸農業合作項目25個,項目總投資額58億元,主要涉及臺灣名優農產品種植、農產品加工、三產融合等領域;7月,2023浙江·臺灣合作周在浙江杭州開幕,10個投資項目在主會場簽約,投資額達24.1億美元,全省簽約臺資項目總數為40余個,投資總額41.1億美元……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兩岸貿易額達到近2200億美元,大陸新設臺企同比增長21.8%,實際使用臺資金額同比增長超過40%。
——江蘇昆山臺企負責人陳志偉今年很忙,他和同事們一直不斷地研討高端零部件的技術方案。自2012年來到大陸,陳志偉已經參與了相關領域8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從最早只生產各類模具相關零部件,到今天生產應用于汽車、高端裝備、醫療等領域的零部件,10多年來,高質量發展在先進制造業領域釋放的巨大動能,讓陳志偉的公司在大陸的根不僅扎得深,更扎得廣。
——扎根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種植油橄欖的臺青林書任今年也很忙,幫助當地人學習油橄欖種植技術,參與打造“油橄欖小鎮景區”,組織開展公益助學活動……林書任和他的父親積極扎根大涼山的廣闊田野,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和群眾的增收致富盡心盡力。當地的彝族同胞也早已把這對來自寶島的父子當做了自己的好朋友。
從南國海島到西部邊陲,從鄉村農莊到都市商圈,臺胞臺青們這一年都在忙碌著,奮斗著,他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親身參與著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具體實踐。
“在國家高質量發展過程里面,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面對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市臺協會長韓螢煥堅定地表示。
“‘兩岸一家親’就在日常生活里”
一趟不用跑!10月下旬的一天,福建福州平潭臺資企業“全程網辦”系統收到第一份通過線上提交的臺資企業注冊登記申請。經過臺灣居民居住證身份在線核驗后,平潭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臺胞注冊企業業務“全程網辦”。
“‘全程網辦’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到現場,異地臺籍股東也能通過手機電子簽名、身份核驗順利辦理企業注冊,新的營業執照還能直接郵寄給我們,超贊!”臺胞俞女士開心地表示。她說,去年自己到平潭創業,今年因業務需要,準備再開辦一家文創企業。提交申請的當天下午,她收到了企業注冊成功的信息,第二天,營業執照便由快遞送上門來。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出臺。11月下旬,福建發布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首批15條政策措施。優化臺胞出入境證件辦理,在臺胞臺企較為集中的160個公安派出所新增臺胞證件辦理業務﹔為臺胞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提供便利,將臺灣居民居住證辦理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優化至5個工作日﹔平潭綜合實驗區開通臺資企業注冊業務“全程網辦”;各地市為來閩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一定期限的過渡免費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實實在在的服務。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成果,正體現在臺胞臺商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
不只是福建,今年以來,大陸各地各部門著眼廣大臺胞需求,立足增進臺胞福祉,拿出政策措施,向臺胞臺商充分釋放“融”的信號、拿出“融”的誠意。11月下旬,廣東省珠海市發布《珠海臺資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指引》,著力為臺胞臺商營造更優質營商環境;不久前,海南出臺《關于積極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若干措施》,旨在進一步吸引臺灣同胞全面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享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機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對于兩岸婚姻家庭的成員來說,‘兩岸一家親’就在日常生活里。”江蘇省蘇州市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副會長陳曉文告訴記者,每個兩岸婚姻家庭都是兩岸融合發展的親歷者、踐行者和推動者。今年以來,她所在的蘇州市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組織了多場親子活動,為兩岸婚姻家庭成員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臺,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年輕朋友們交流、融合是如此順理成章”
一起打乒乓球,感受體育運動的激情;一起演奏民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一起交流討論,感受同根同源的親情……今年7月,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教授率大陸高校師生團一行在臺灣進行了一周多的交流參訪。這是3年多來大陸高校首次組團赴臺交流,是一場跨越海峽的青春約會,一趟親來親往的回訪旅程。在臺期間,兩岸學子相互討論各自課程學習和校園社團生活的體驗,交流分享喜愛的影視劇和音樂,一起在棒球場加油吶喊,彼此總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連馬英九先生也感慨,“年輕朋友們交流、融合是如此順理成章。”
今年以來,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持續熱絡。3月底4月初,馬英九赴大陸尋根祭祖,期間他帶領近30名臺灣學生到訪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地,多維度感受大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脈動,并向參與交流活動的大陸師生發出回訪臺灣的邀請。8月舉辦的海峽青年節上,兩岸青年在就業創業、文化藝術、鄉村振興等領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收獲,發出了“扎根大陸,夢想花開”“當你跨過海峽才知道舞臺有多大”的感慨。兩岸青年峰會、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如火如荼的活動,讓兩岸青年增進彼此了解,拉進心靈距離。
通過實地探訪和深度體驗,臺灣青年對大陸的了解更加真實、立體、全面。一些臺灣青年感慨,“仿佛歷史課本就在眼前”“之前對大陸發展有所了解,但這次親眼所見更感震撼”。許多“首來族”紛紛表示,希望自己能成為“常來族”,因為大陸是能夠收獲成長、實現夢想的熱土,自己應當在這里留下成長足跡,讓青春不留遺憾。
不只是青年之間的交流,這一年,兩岸同胞在各領域、各階層、各年齡段之間都有充分的互動溝通。在第十五屆海峽論壇上,上萬名兩岸同胞參加主論壇和34場系列活動,涉及工會、婦女、衛生健康、農田水利等諸多界別;在媽祖、關帝、開漳圣王等祖廟的祭拜活動中,臺灣眾多的宮廟代表和信眾來到大陸共襄盛舉,共敘法緣;在大陸多地組織的臺灣村里長參訪活動中,兩岸基層工作者深入交流,了解各自在社區建設、基層治理中的心得體會;在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臺灣同胞熱心參與賽事和城市志愿服務活動,大陸觀眾積極為中國臺北選手加油吶喊,讓他們感受強烈的主場氛圍……
兩岸同胞在交流交往的過程中,心更近,情更濃。心走近了,海峽就是咫尺。
本報記者 柴逸扉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對2024年兩岸關系發展有何展望?國臺辦發言人“留伏筆”2023-12-28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裹挾臺灣青年當“臺獨”炮灰2023-12-28
- 福建發布22條實施意見 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2023-12-2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青年樂搓湯圓共享“長桌宴”2023-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