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上周,因一份財報,能源議題再度成為島內焦點。
事情的起因,源于臺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臺電”)近日披露的2023年度營收報告,將民進黨當局錯誤的能源政策推上了風口浪尖。報告顯示,去年臺電虧損1985億元(新臺幣,下同),歷年累計虧損高達3826億元。對此,臺電及綠營民代紛紛辯解,高額虧損主要是全球燃料價格飆漲所致,跟政策無關。
臺當局這套遇事“甩鍋”的說辭,各界并不買賬。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臺電將成本暴增歸咎于國際環境,卻掩蓋購買光電與風電的高昂成本,非常不誠實。燃料成本增加無須究責,但不合理的能源政策是“人禍”,必須追究真相,厘清責任。有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當局強推“廢除核能發電”的能源政策,力求2025年建成“非核家園”,臺電巨虧正是這一錯誤政策付出的代價。
“人禍”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反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上臺后一心廢核,為了實現“2025非核家園”,于2019年強行關閉核一廠,核二廠去年也除役,加上核四廠建成后即被封存,臺灣僅剩核三廠在運轉,隨之而來的能源供應大緊缺,讓臺灣人民憂心忡忡。表面上,“非核家園”貌似前進了一步,可對民眾和企業而言,則是距離缺電更近一步。近年來,臺灣各地大小停電不斷,動輒波及上百萬戶,民眾和企業飽受缺電之苦。
然而,“缺電之苦”在綠營嘴里卻成了一句玩笑話。日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談及臺灣能源政策時,再度聲稱“臺灣不缺電”,讓民眾和業界不用擔心,還揚言“省電比發電更優”。此言一出,招致罵聲一片。網友紛紛揶揄,“臺灣不缺電,民進黨用愛發電”。還有人改寫古詩詞嘲諷,“才下眉頭,‘缺’上心頭”。
藍營民代謝衣鳳怒斥賴清德睜眼說瞎話,民進黨當局信誓旦旦發展綠電,可效果不彰,根本彌補不了巨大的缺口。在綠能跟不上的情況下,只能不斷提高火力發電占比,結果是空氣污染加劇,巨虧的臺電有苦說不出。
過去八年,臺灣經歷數次大停電,能源供應緊缺是鐵的事實。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表態避重就輕,回避缺電事實。臺電債臺高筑,更讓“不缺電”的謊言不攻自破。
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不只讓百姓飽嘗缺電之苦,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和影響。上周,發起“珍愛藻礁公投”的島內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揭露,民進黨當局力主建設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引發海域漂沙嚴重,堵塞珊瑚呼吸孔,藻礁岌岌可危,其中保育類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22個點位中有兩處消失,其余生長面積也在縮小。
人盡皆知,“三接”跟“反核”脫不了干系。2017年,民進黨當局為提升電力供應,盡早實現“非核家園”目標,指示臺灣“中油”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三接”工程。因該海域屬生態保護區,“三接”自上馬就飽受質疑。
“蔡英文的藻礁永存,變成了藻礁永埋!”藍營民代羅智強炮轟民進黨采取錯誤的能源政策,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讓民眾背負高昂的發電成本,“三接”更危害珍貴藻礁生態,民進黨為了政治私利而犧牲環境。
為一黨之私破壞環境,民進黨的做法不止于此。上周,陸續有民眾發現,臺當局高速公路局竟在高速服務區砍伐、移除樹木,用于架設太陽能光電板。此事并非孤例,近年來島內大量的農田、果園、綠地都被太陽能光電板占據,讓農民苦不堪言。
有臺媒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了掩蓋嚴重缺電的事實,把能源政策當兒戲,為了獲取更多設置綠能的場所,甚至默許一些地方“砍樹毀田種光電”,犧牲本該是農作物、樹木的生長空間。
民進黨的綠能光電烏云籠罩,黑金弊案叢生,讓能源轉型徹底淪為“貪腐溫床”。據不完全統計,自民進黨當局強推太陽能光電以來,背后龐大商機與利益受到各方爭搶,從“學甲爐渣案”“88槍擊案”,到云豹能源圖利事件,臺灣光電丑聞連環爆雷,牽扯出了民進黨與綠能產業背后盤根錯節的利益輸送關系,民進黨的“鐵票倉”臺南更淪為光電黑金的“貪腐之城”,相關調查至今仍被束之高閣。
島內分析人士指出,“2025非核家園”顯然早已跳票,民進黨當局卻仍大力推動綠能,把“綠能發電”變成了“綠營發財”。民進黨表面上看似為臺灣能源永續努力,大幅提高綠能比例,而實際上卻是利益輸送、坐地分贓,讓“綠能蟑螂”風光無限,卻讓缺電成為民眾企業的恐懼和臺灣經濟的夢魘。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臺灣豬肉怎么又出問題了2024-02-04
- 《繁花》在臺好評如潮引 國臺辦:兩岸共同文化根脈、共同情感共鳴從未改變2024-02-02
- 國臺辦:美國反華勢力總想打“臺灣牌”損臺灣民眾之利益,用心險惡2024-02-0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胞走進梅城街區探尋文化根脈2024-0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